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根据上市公司2000年报表中得出,当一些绩效差的公司忙于年末重组之际,一批绩效优的公司却纷纷推出将在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员工持股计划业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令人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对目前上市公司中的员工持股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员工持股意味企业员工通过贷款购买、现金支付等方式拥有企业的股票,从而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采用集资入股的方式扩大再生产,这是我国内部职工持股的雏形。然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内部职工股在定向募集公司中普遍存在,由于内部职工股“法人化、社会化”问题,国家停止了定向募集公司的成立方式。随后,从股份公司公开发行的额度中拿出10%供公司职工认购,形成公司职工股。由于中国股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价差的客观事实,以及公司职工股6个月禁售期的制约,职工股可以上市时,往往被一抛了事, 因此“公司职工股”被广泛批评为借公司上市之机提供给员工的 “一种短期福利措施”, 与西方国家ESOPs的长期激励制度相去甚远,1998年10 月中国证监会发文取消了公司职工股。 但是某些企业仍然希望通过发行内部职工股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本文根据员工或员工持股机构是直接持有还是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将其分为直接持股模式和间接持股模式两大类。 A: 直接持股模式分为: 1 :在公司起初时, 公司员工直接持有发起人股。 如:浙大海纳( 0925),1999 年公司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时,公司的四位技术骨干各出资68.51万元,按比例折成45万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发起人股。类似的还有上市公司南天信息(0948)。这种模式一般只适用上市公司少数技术骨干。 2:公司上市时,员工通过员工持股机构,如工会、职工持股基金会等以社团法人的形式, 作为公司的发起人之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如:实达电脑( 600734),在1990年以前,实达员工就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1993员工持股曾一度达到38%。199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依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进行整改,大部分员工股退出:由公司工会承接, 1996年7月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 员工个人股中的255.5万股同时挂牌上市(其余50 万股,在上市半年后上市),同时,第一大股东会同其他法人股东,再次向公司工会转让股份,使工会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