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师德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习教育管理的体会
摘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本文中理解师德的内涵,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一些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精神文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其中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1、师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体道德 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规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行为关系。从不同的方面概括,道德可分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师德也就是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体道德,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维系社会分工精细和程度化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它渗透到职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强有力地影响整个社会职业体系。师德则是这一社会主体道德中的核心层,它是培育社会各职业道德之基础,是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劳动者职业道德意识的源头,特别是在社会分工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有内在的渊源关系,因此,师德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 2、师德理应是职业道德之范 师德是教师的本然,是教师职业的应然,它作为职业道德的分支,必然具有职业道德共性的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有其行业特殊性的要求。由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作的行为结果所决定,教师的道德意识水平上比其他职业有更高的要求,几乎人类所有的美德都要求教师:教师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行业更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对教育者的作用上,比其他行业更具更广、更深、更远的穿透影响力,其显著的群体性特征,塑造是角色道德中“一类有特色的优秀公民”,并通过这类公民再去影响将来成为其他公民的学生,进而影响代代相传的整个社会民众的素质和社会风气。因此,师德必然高于全社会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应成为职业道德之范。师德建设理应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所有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之前列,这是教师社会角色应当为社会承担的责任,也是学校导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3、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切入点 师德准则的“应然”与师德实践的现状有较大反差,师德的悖逆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师德悖逆主要表现是:一些教师敬业精神下降,专业知识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层次较低,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舍弃教育的伦理价值而崇尚金钱,无心做学问,应付教书,淡化育人。师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成为制约提高师生素质的主要方面。传道不正,何以解惑?名师甚少,授业悬空,高徒何出?自己不正,何以正人?价值目标错位,教育目标何以实现?可见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师德力量的支撑,师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学校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