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摘 要] 现代中学生,要提高语文素质和人生素质,不能没有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取得积极的成效,必须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文章主要从“中学生生活不能没有课外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素质 教师指导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这样的现状:一是中学生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或是缺乏自学的积极性,根本不读课外书籍。二是读物种类的选择有明显的偏向。据调查,中学生课外读物居首位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报章杂志,而且是消闲的小报和青年杂志、法制杂志。居第二位是文学作品,也多是港台的武侠和言情小说,以及较时髦的网络小说。因而在课外读物中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比例是失调的。三是阅读目的误入消闲,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四是应试教育的升学率竞争在一定的程度上窒息了课外阅读。如此等等,境况令人担心,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刻不容缓! 一、中学生生活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1、从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来看,刚刚告别了“儿童期”,他们既保留着孩童天真好奇、喜欢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又因为脑部发育已经完成并正在走向高峰而具有了一定的思考和 辨识能力,他们比儿童成熟,比成人好奇。他们渴望知识、渴望了解有关世界和人生的一切,甚至连天上、地上的奇事怪事都想知道。没有课外阅读,仅仅凭课本上有限的“例子”,凭借个人的经验来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是不可思议的。课外阅读犹如营养快餐,有利于补充知识的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有利于指引人生和找寻理想的目标。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课外阅读读好书,受益无穷! 2、从文化层次来看,中学生进行基本阅读完全是有能力的。根据教学大纲,初中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约在4000左右,阅读文学作品和报章杂志以及读物,也就可以了。而一般说来,有五六千左右的词汇就可以阅读非专业性书籍。如果有困难,借助工具书的检索就能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认为,中学生已经大体上具备了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可以在书海中探胜猎奇了。 3、从知识结构看,以识字为入门的语文教育,不仅延续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是一门“主课”,这就形成了中学生头脑中知识层次的主结构。与数学相比,语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文学殿堂比之抽象的数学王国,有更多的令人或悲或喜、或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故事,从而也具有更大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同时,语文作为一把万能的钥匙,可以打开各种神奇的知识宝库。即便如数、理、化中的应用题,也要凭借语文能力对文字的理解去推衍解答。所以掌握语文知识对拓宽知识领域更为直接,也更为有效。这种知识结构的框架,奠定了阅读在中学课外活动中的十分重要的地位。 4、从现实情况看,目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应有水平,与语文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学生作文水平大面积徘徊于低谷就是典型而又普遍的反映。而作文水平的高低所反映的正是语文水平的高低。吕叔湘说,我们对中小学语文的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