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全世界上最快乐最小的班主任和她的后进生 摘要: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后进生现状和成因,并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和本人近几年来的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 责任
一、后进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随着自己的长大,参加工作及做了母亲后,这句话在我的心中已成了“快乐天下父母心、快乐天下我学生”。好老师不急躁不生气,你的好造就了所谓的“后进生”,我何乐而不为呢?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根源复杂,就好象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后进生”这三个字我本人的理解就是指那些思想、行为、成绩暂时处于后进状态。对自己要求又不严格,经常受到批评教育,一半进步效果不明显的少数学生。这些后进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前进,只是有一个进步的早晚问题。他们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对象。后进生在不少学校的许多老师中算是“麻烦生”。他们遇到的总是教师的冷面孔,对教师敬而远之,对教师的教育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学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有自卑感。 二、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一) “后进生”的现状 当了家长的都会理解他们对自己的那种期望。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教育也是绞尽脑汁,不管怎样,但有“应试教育”就有所谓的“差生”,他们或因贪玩厌学、或因沉湎网吧、或因家庭问题、或因不良习惯等种种原因导致成绩滞后、行为不端,成为老师头痛、家长烦心的“问题学生”。据全国少工委统计,全国有3亿中小学生,有54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单一评价标准划入“问题学生”的行列,平均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问题学生”。对这个社会又意味什么?是学校的“累赘”,老师把这些“问题学生”视为“洪水猛兽”,怕他们影响班级的升学率,怕他们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而把他们“遗弃”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是家庭的悲哀,他们与父母反目成仇,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不领情,成为家庭的叛逆,使父母“望子成龙”的希望成为泡影;这是社会的危害,这些孩子轻者在学校打架斗殴;重者逃学,结伙混迹于社会,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偷盗;更有甚者,有的还抢劫杀人,滑入犯罪的深渊。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没拿到“兴趣”钥匙 我认为没有天生的“差生”。往往没兴趣的学生就成了“差生”。我们去引导孩子,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一定要立体全方位的引导,没有特定的时间没有特定的地点。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和全方位地去观察他们。兴趣往往在课堂外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