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摘 要]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大纲”)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育 基本活动
一、游戏的基本理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认为“玩物丧志”,因此绝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提到玩“游戏”一词时,首先多少会有些抵触心理。实则不然,还要从游戏的定义说起。 (一)、游戏定义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2、辞海定义: 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综合以上说法,可以很直观的找到共同点,即游戏是一种能够使身心获得满足的活动。 (二)、游戏目的 游戏,伴动物而生。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游戏,随人类而造。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同时游戏,也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而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以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为目标。 (三)、游戏的作用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任务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的精力的发泄,就是游戏。游戏本身并没有功利目的,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游戏的目的”。 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同时也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