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薛宝钗的为人处世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之一,也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一个人物。一说是说她坏透了,另一说“任是无情也动人”,是个生性纯美好,却也是和《红楼梦》中许多弱女子一样,是被封建的道德礼教毒害、摧残的悲剧人物。两百多年来人们对薛宝钗这个人物有褒也有贬,但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人们似乎都承认这是个丰满的成功的典型。 从总的方面来说,薛宝钗是下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薰陶,严守封建道德,有诗书修养,有学问而又天资聪颖,品格端庄,行为豁达的人。正如红学家评价其为“由封建正统教养陶铸的下一个完美典范。” 说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道“具有欺骗性”,如果仅是指“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这层内容,似乎还情有可缘。比如她主张女孩子不认得字的倒好,即使认得,吟诗作对也是权作游戏罢了,必只做些针线纺织的才是;而男子就应该“读书明理,辅家治民”,功名仕途---她是如此反复发规劝宝玉的。要说为人宝钗工于心计这是事实。但宝钗进贾府才十四岁,在《红楼梦》中的第二十二回才过十五岁的生日。这么个年龄阶段,在当今尚未算成人,说她坏到什么地方去,把她讲成个虚伪奸诈、阴险诡谲的大恶者、卫道士,恐怕就是对原作情节一种歪曲性的理解,也不符合常情。我倒认为宝钗在为人处世上更多的是优秀品质。 一、宝钗善解人意,懂得尊重人。她虽为“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大小姐,但却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包括她家及贾府的奴仆,所以上上下下对她都有好感。不说小姐太太们与她的关系,就说就说下人与她的关系。 她与其贴身丫环莺儿情同手足,二人相处得如姐妹一般,所以,她当然了解宝钗对宝玉的那种情感心理,当然地也想作“红娘”角色。 薛宝钗待香菱同样是令人感动的。香菱卖身成妾,是个弱女子,不仅被薛蟠虐待,还受薛蟠的其他妻妾打骂陷害,正是宝钗挺身而出,收留了香菱,使这株“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孤女有了安身之地,生存下来。 薛宝钗待老人也是敬重为上。贾母为她办生日,她订的是贾母喜欢吃的菜,点的是贾母喜欢的戏。有人说她这是虚伪,正是她的奸巧之处。我却不这么认为。其一,贾母有心,她作为孙辈,在敬老这一点上,难道不该“借花献佛”地表点心意么?其二,说她这么做是为讨好贾母, 那么,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只有宝钗一人不见声色,刘姥姥在酒席上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才母猪,不抬头”时,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有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里,独独没有写薛宝钗。我想,像曹雪芹这样的大手笔决不是一个遗漏,而是在“不着一字”地写出了好一个矜持到家的薛宝钗。没说她不觉得好笑,也没说她笑与不笑。就她的身分,她参与大家取笑一个下层的村妪,何忌之有?她偏偏“忌”了,克制住了。因为,尽管在阶级上,她是主子,刘姥姥是下人;在辈分上,刘姥姥却是长辈。宝钗不笑,这与她尊重长辈的涵养是一致的。所以,她尊重孝敬贾母更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