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恰当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来说尤其重要。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无疑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外阅读成为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我通过名言引导、轶事启迪、读物介绍等手段来诱发、激励、唤醒、鼓舞,让课外阅读“深入人心” ,激发学生的兴致,实现灵魂上的“亲近” ,使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1、名言引导。用“开卷有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亲近阅读、亲近母语,我运用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来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 、“不读书就像生活中缺乏阳光一样。” 、“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生活的方向盘” 等,让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罗马大道” 。 2、轶事启迪。以叶圣陶、马克思、鲁迅等伟大人物的终身学习的热情来激励学生。比如有人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请教:“您在语文方面的造诣那样深,您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呢?” 叶老坦言:“得益于校外。”让学生从中懂得:读的书越多,其源愈远;读书的面越广,其水愈活,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3、读物介绍。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二、精心安排,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1、利用教材,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他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之一的,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下面介绍几种: (1) 增进理解型:《李时珍》一课对李时珍采集写书材料,认真辨别药材等只做了概括性的叙述,学生理解不深,而《破庙过夜》这篇阅读材料记叙了李时珍师徒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