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谈班主任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陶行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成功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所带的班级管理成一个优秀班级。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优劣、成败直接关系到一大批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学校整体办学效益。 要想班级工作管理优秀,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正确;班主任自身要具备优秀素质和热心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积极取得社会各界对班级管理大力支持。 原则一:班主任对班级要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在有关班级的研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把班集体混同于班级群体;把班集体等同于教学班;认为班集体是教育对象的集体;把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唯一管理者;把班级的管理与德育放在首位。这些对班集体的地位、职能及价值的不同认识,反映了认识主体不同的心理取向,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利于班级建设,更别说建设优秀班级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班级主体研究不够,把班级的管理看作是件随教学而自然生成的事情。其次是应试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学。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就是围绕着学习而走在一起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集合在一起,产生了群体所具有的各种行为与特征。同时,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群体集理性与情感为一体,而且在某个时期学生情感因素更强,同龄群体的文化需求更加激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兴趣和情感交流占据垄断地位。 那什么是班集体呢?日本大桥正夫在其《教育心理学》中,就把班集体作为了一个班集群体对待。窃以为班集体就是指在学校领导、班主任引领下,以某一阶段一定量的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为核心,以学生自主组织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学生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班级管理的复杂性。根据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关系中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知道,我们只有形成了对班级的正确认识,才有可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进行班级管理,进而使自己所管理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班级。 原则二:班主任自身要具备优秀素质和热心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和管理艺术将直接影响优秀班级的形成。 那么,要想使自己所在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班级,作为班主任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管理才能呢? (一)要能爱教乐业、献身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们深信如果每名教师对于儿童教育有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作为班主任,本身就是一名教师,我们只有爱教乐业才会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才会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的毕生追求,当然,也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搞好自己所负责的班级管理工作,反之,如果让一个本身就对教育不感兴趣的人来负责班级管理,那谈何建设优秀班级? (二)要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先能正自身,才能对别人施加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