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直抒显胸臆 曲折见真情 ——浅析易安词的抒情方式
[摘要]我国是以诗著称的国家,在漫长的文学历程的发展中,诗人群星灿烂,大家辈出。然而,其中能被人推崇的女诗人、甚至女作家,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北宋的李清照的横空出世,石破天惊,是我国历史上久有定评的杰出的女词人、女作家。她以“压倒须眉”的词作蜚声文坛堪称旷世奇才。 [关键词] 抒情方式 情感 艺术魅力
李清照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中取得高度艺术成就,其善于采用娴熟并有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梁真译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参考文献 (自己添加,格式要符合标准)]①词这一文学体裁,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典型、最纯粹的抒情诗。因此,抒写情感成了词创作中的一项最普遍、最主要的工作。但是,词人要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复杂、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情感既不易捉摸,又不易吐露出来。历代的诗词创作者都是费尽心力,寻求各种方式以达到吐露心声的愿望。而综观易安词,大致而论,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本文就这两方面试作探讨: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易安词情感抒写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直接抒情,指作家在作品中直接抒发主观情感,反映自身的思想情绪、理想和追求,迅速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李清照在词作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以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她只要直抒胸臆,如实描画,便能常常地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广泛的理解和共鸣。综览易安词,由于真实地抒写了词人自己的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词人一生的遭际和形象就跃然纸上。譬如《怨王孙》,词人用“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样一个明白如话的句子,抒发了自己游赏家乡山川风物时的明快心情。从而让人看到了活泼、开朗、富有情趣、热爱自然、常常流连于故乡山水的少女时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创作可以1127年的“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者,由于生活安乐闲适,作品的格调比较轻松明快,其中也有大胆反映夫妇的相思和小别的愁怨的词作。如:“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萧》);“寂寞学闺女,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惜别伤离:“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行香子》);这些词句中里,“愁”、“伤”、“恨”,直指明言,毫无曲隐之处,帮能直叩读者心扉。形成了前期作品春愁秋怨、别意离绪的主要情思。而在其后期作品中,则更融入了家国之痛,黍离之悲。南渡之后,作者颠沛流离。不久,丈夫又突然病故。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沉重打击,她由一个悠闲的贵妇人沦为孤苦伶仃、流荡无归的孀妇,饱尝了人世的凄凉酸楚,晚年更是满怀愁惨,悲苦难言。这些情绪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艺术的表现。如:“故乡何处,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直呼出了词人南下后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伤时悯乱的国恨家愁,使她已“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