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我国宏观财政政策 [摘 要] 宏观财政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社会稳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经济危机这个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宏观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我国的宏观财政政策,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条件和基础上,要看到多年来特别是过去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静止地看;不能只看增速,还要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要从综合的视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关键词]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危机 政府干预 财政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我国以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来制定宏观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事业范畴为4%。 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件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 经济增长: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国际收支水平: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外目标的矛盾。 二、2008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应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1994年以来的中国财政政策在政策取向上,以1998年下半年为分水岭,前后分别择机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显示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日渐成熟。 透视2008我国经济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第一季度GDP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