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学生研究品质培养 [摘 要] 学生研究品质是指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科学精神等个性品质。研究性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有个体研究、伙伴研究、小组研究、全班研究。研究性课堂中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研究品质。个体研究利于学生的善思与专注;合作研究利于学生的交流与自信;全班研究利于学生的倾听与辩论。研究性课堂中不同的学习方式对研究品质影响的多少,依赖于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让学习方式对研究品质的影响最优化。教师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可以是研究专题的开发者,可以是研究过程的调控者,可以是研究“遇难”的帮助者。 [关键词] 研究品质 学习方式 教师角色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8日头版刊登“《用自己的行动与智慧构建理想课堂》——记南京市力学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探索”一文,把我校主课题“力学理念下的研究性课堂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扬,使此课题获得了广泛关注。我作为学校课题组主要成员,在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研究品质的培养有着诸多的探索与思考,深知研究性课堂中不同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师角色的转变等等,可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学生的研究品质得予生长、培养与提高;同时学生研究品质的培养与提高可以锻造研究的能力,领悟研究的思想、方法和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一、研究品质、学习方式、教师角色阐释 1、研究品质的内涵 学生研究品质是指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科学精神等个性品质。研究性课堂中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研究性课堂上诸多的笑声、友谊、合作和渴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责任感和意志力等各方面得到培养,也使得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学习方式的分类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研究性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有个体研究、伙伴研究、小组研究、全班研究。个体研究是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钻研、解答问题,不借助别人的力量得到结果;伙伴研究与小组研究都是一种合作研究,伙伴研究更多的是指同桌合作解决问题,小组研究则更多的指四、五人组成一个集体合作解决问题;全班研究则是通过大范围的交流碰撞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研究性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应以个体研究为主,提倡伙伴研究,慎重运用小组研究,有效实施全班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合理使用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品质,反过来研究品质的养成又可推动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进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角色的定位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研究性课堂中的教师做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认识到自己在研究性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断研究教法与学法,以新的角色如开发者、调控者、帮助者等身份来支撑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研究品质,使自己成为研究性课堂需要的优秀教师。 二、学习方式的运用利于研究品质的培养 研究性课堂中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需要与研究能力的高低,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方式的使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研究,在谋求学生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