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祖国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情境 愉快 优化 创新意识 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一个未知解答的问题才是教育。因而对小学提出了"创造性学习"的概念。"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生活与小学教学理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和操作诸种意识在课堂实践中锻炼提高,因而特别有效地弥补系统传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不足。当然这里所讲的创造力主要是指"自我开发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开发人的自我潜在意识意义上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科学训练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思维方式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理论关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的责任之一,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教给人们更有效地创造。所以小学教学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该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年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有无兴趣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教学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是关键。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开头,推敲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激发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想学,爱学,了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为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才会产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标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歌拉斯的名言:“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引发出好奇心,进而运用课本内容:“车轮、钟面、硬币”激发出“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求知欲,再逐个地用均衡美、对称美、省料美的解释一次一次地满足这些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进一个“什么是圆”的探索中去。 2、主体参与,全员参与,为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培养创新能力的主体。培养创新意识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