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摘要]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原因 预防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如何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心理原——内因 第一,好奇心理。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由于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未成年人对一切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于好奇而引发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例子不在少数。 第二,盲从众心理。有些未成年人,盲目崇拜和效仿小说、影片、电视剧中帮派活动的形式,而引发犯罪,或者在主犯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服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的也不在少数。 第三,攀比心理。由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社会的风气的原因,一些未成年人也染上贪慕虚荣、讲究吃穿、好逸恶劳的习气,但是,一旦发生变故,家庭不能提供奢侈的物质支持,由于攀比的心理驱使,往往成为未成年人进行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报复心理。未成年人控制力不强,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强,受到一些委屈无法承受,遇到一些事情易生妒恨,继而进行报复,使自己的行为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从而极易引发以暴制暴的举动,严重的则构成暴力犯罪。 (二)、家庭和学校原因——外因 我们知道,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因此,如果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的话,未成年人容易诱发逆反心理。尤其是前者,未成年犯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归路,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不和睦造成的,他们根本没有像其他未成年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另外还有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过于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同样也容易使未成年人忍受不了,从而走上不归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造成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进行反抗。另外,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优等生的教育,容易使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样容易使这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措施 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而且是政法部门及媒体的共同职责。如何真正有效的减少未成年犯罪,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 我们知道,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他们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思想理念,都是经过老师的和启发得到的。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我认为,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传授文化知识.
因此,学校应改变现有不当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自身的有效作用,从而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率.此外,学校应当纠正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的有效方法.各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每个学校都要开设生动活泼的法制课,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像我所在的学校就十分重视法制教育,每个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就是法制宣传课。同时,学校还不定期的请来派出所的同志来校给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这一举措不仅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称赞,得到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