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校本管理对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澳大利亚兴起,继而迅速传播的校本管理是西方国家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重建公立教育系统和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国外教育管理领域非常有影响。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是学校组织有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并根据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二十多年来,国外一些学校实践着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校本管理的理论也得到较大发展,不断走向成熟。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是:(1)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有关学校办学的决策权应下放给学校;(2)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3)学校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是有效地实现学校目标的基本途径,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社区成员组成的参与管理的决策组织;(4)学校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负责任。目前,校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热点,本文想就校本管理对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管理是我国未来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猛进,知识经济已显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教育和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寄希望于教育,教育民主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但教育民主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绝对均衡,虽然它首先要求使社会所有成员享受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普及.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尽可能多地扩大教育机会,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二是要力争实现优质教育机会平等,即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世界各国在推进本国的教育民主化进程中,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从扩大办学规模上满足民众对教育的需求,而且越来越重视通过改革学校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来达到民众享有平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十几年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学校管理的体制与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紧密相关,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就成为各国教改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学校管理遵循一般管理的客观规律,尤其因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的管理有共同之处,而在实践中吸取了它们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学校管理仍有它相对独立的一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管理内容、对象以及独特的管理策略、方法及运行机制。据此,政府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将教育的责任与权力转移到学校层面,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学校资源,从而使每所学校拥有自由度和灵活性,是必然的趋势; 另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是有差异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而且都要选择或创造一个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有个性的环境,以求得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中的竞争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