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积分元)
高等学校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及其缓解
随着高等学校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显著的问题,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的外界对其要求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的反应。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高等学校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改善了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教师感到了诸如紧迫感、危机感、出现了心情郁闷、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身体亚健康等现象。尽管教师压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目前高等学校现实是教师压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师压力问题,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教师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对于高校教学工作改革。将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与报酬紧密挂起钩来。具体设想如下:一是取消教学报酬标准的职称等级制,教学报酬一律按教学评级标准发放。现在,不少高校按职称高低确定教学报酬标准。比如:教授一节课50元,副教授35元,讲师25元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多,社会上的一些单位和个人非常羡慕教师的职业。殊不知,在这种令人羡慕的背后,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一、高校改革给教师带来压力的原因 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工作压力。 1.随着社会的急速变化,高等学校正在进行一系深刻的改革。如高等学校的合并,教师的工作安排相应地发生变化;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提高素质的需要造成的压力。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整也使原来上课得心应手的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原有知识、技能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教师存在着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高校的扩招使教师的工作量急剧加大,师资配备一时难以跟上,很多教师同时担任几门授课任务,即要保质又要超量,加大了教学压力。一些教师周学时达到30节以上,任务的过于繁重,使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职称评定所需要的课题、论文、著作、成果等条件在5年时间内完成,对那些教学任务多,没有时间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职称太低,相应的待遇就不能享受,与条件相同而通过了职称晋升的同事相比较,获得发展的机会相对来说就失去了很多,虽然感到有失公平,往往也只能忍着。工作之余,教师要自学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方法.要提高学历层次⋯ ⋯ 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断增多.尤其对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教师构成很大压力。教师在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长此以往,造成极度的身心疲惫。 2.加剧的竞争和人际关系冲突形成压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教师日益感受到激烈的竞争。高校教师是高智商群体,学术竞争和学术争论的压力无时不在。高校的生源和就业关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校际间的竞争日趋凸显。学校压力最终落在教师的头上。学校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成为了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夹杂着人际关系的因素,使一些只谋事不谋人的教师既要谋事又要谋人,不能安心工作。同时,考核结果又与晋升工资等内容挂钩,人为地使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使教师压力不断增大。此外,一些学校借鉴社会上的做法,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中来,破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