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论文范文
->
法律专业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3)(二)
目前,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了目前最受欢迎的市场,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举例说明:
网络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还能够使我们获得知识。如,我们足不出户,可以在网上聆听名师大咖们的讲授,还可以查询你所需要的资料,当然还能了解各国大事,使有限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再比如,现在的拐卖儿童案,丢失孩子的家长可以在网上登录信息,录入DNA数据库,那么需要找家的孩子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找自己的家人,这就是网络带给人们的好处。
当然,网络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健康的网站,还能通过网络使人们受骗上当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药家新事件,通过网络人肉搜索,使家人们身心受到伤痛,还有的少女无故频繁受到电话骚扰、被要求提供“性服务”,后经警方追查,原来是其追者求爱不成,在网上公开其个人的信息,并登出色情服务的广告等,这些现象给人们的隐私带来麻烦。
针对目前侵犯网络隐私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国对这些问题也都比较关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个人的隐私保护还较为淡漠。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隐私权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权利才开始规定于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至今未把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来加以保护,所以我国现在对隐私权还采取间接保护的措施,也就是通过对隐私权相关的一些权利比如肖像权、名誉权等保护。在法律实践中,我国通常的做法是把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围予以保护。而名誉权所关注的是与民事主体有关的事实是否适当,隐私权所关注的却是民事主体的私人生活安宁以及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侵犯。所以对于一些侵犯隐私权的却不对当事人名誉权侵权行为不受法律的支持,显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受害人隐私权的保护,这就从本质上降低了民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效力。
二、对目前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我们国家,互联网起步相对于国外还是比较晚,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另外,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也较晚,所以,在立法方面还是在行业自律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
1、立法方面
首先,我国立法没有系统形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涉及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欠缺,法律效力不够权威。其次,相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大多是间接保护,直接保护却很少。目前我国只有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的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但是并没有对隐私权的概念加以界定,也没有明确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就使得公民个人在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无法直接以隐私权提起诉讼。
2、自律方面
我国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网站的隐私权保护声明的制定和落实不够完善。
首先,网络隐私权保护声明大多为格式条款,面对这些格式条款,网络用户要么同意,要么就不同意,不同意那就无法享受网站提供的服务。
其次,张贴了网络隐私权保护声明的网站也不见得严格遵守此声明的规定。我国并不存在监督行业自律的机构和组织,使得网站的隐私权保护声明难以落实。
三、通过对隐私权保护的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
宪法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根本大法,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只有在宪法中承认,那么才能将它的保护提升到一个高度。确立了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大众才会受到重视。才不会出现网络隐私权被利用的现象。
2、以行业自律为辅助手段保护网络隐私权
首先,网络隐私权要有保护声明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应以法律规定为最低标准,行业自律的标准都要在其之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设置不同的标准。行业自律毕竟是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行为,对自身的约束力较差的从业者,政府应当对其的自律行为加以指导并进行监督。其次是技术保护。网络上有许多针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技术软件,国家应该鼓励此类技术软件的开发。例:360安全卫士和 360 浏览器都有防火墙的功能来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
3、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保护机构
应该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保护机构,这些机构必须是懂法律、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如窃取、泄露个人信息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事情由其管理并监督。
4、提高网络用户自身维权的意识
网络用户在浏览某网站之前要认真阅读该网站隐私权保护的条款,时刻保管好自己设置的网络空间密码,不轻易告知他人自己的姓名、身低证号等个人信息;以防自己的信息被窃取,同时,网络用户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的保护,对于无意中得知他人信息不得公开宣扬和传播。
总之,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重中之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完善,当然,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不可盲目抄袭别国的法律制度。此外,我们要努力平衡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和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平衡点,既不可过分加重网络经营者的义务,也不可使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轻易被侵犯,唯有如此,才有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M] .北京:群众出版,1997, 21.
[ 2]王利明等.人格权法[ 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49.
[ 3]杨立新.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 J] .人民检察, 2000 年8 月 28 日.
[ 4]殷丽娟.专家谈履行网上合同及保护网上隐私权[ N] .检察日报, 1999年 5 月 26 日.
[ 5]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限制[ J] .法学研究,2000.4.
[ 6]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 M] .法律出版社,2001,479.
[ 8]刘可少、孙霄鹰.浅析黑客行为对个人计算机数据隐私权的影响[ N] .中国律师报, 1999 年 11 月 17 日。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家庭暴力及其法律对策探讨
下一篇
:
关于学习《劳动合同法》的体会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网络
隐私权
保护
2020-03-20 10:04:52【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专业
电子机电类
测控技术
机械模具设计
金融专业
电子通信
交通工程专业
英语专业
会计专业
政治学行政学
财务管理
国际贸易
法律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物流论文
人力资源
食品科学生物技术
市场营销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旅游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保险学
经济学
财税学
税收学
投资学
现代企业管理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