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零件的作用及结构及工艺分析 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是国内外急需更新的加工工艺。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民用轿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高质量的差速器壳体零件的要求变的越来越迫切。而差速器壳体零件中关键的一项技术即球面的加工,是决定该零件质量的最重要的一环,它一直 困绕着厂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常用的加工差速器壳体内球面的方法如下;首先由机械手将形成的双面锪刀从壳体中间空洞处送至球心,然后左右同时向前穿过差速器壳的孔与在球心中的双面锪刀连接。此时机械手退回,再由左,右动力头单轴驱动两滑台同时向左,右同步运动,从而分别将两侧球面锪成品。锪完球面,两动力头需将锪刀再送至球心,而后由机械手将锪刀从工作件内取出。 该加工工艺的缺点是机床结构复杂,动作繁多。由于成形锪刀固定需刀杆穿过壳体孔,即刀杆直径必须小于壳体孔的直径,造成刀杆强度差。同时因球面加工余量不均匀造成刀具无法抵抗来自任意方向的切削力而产生变形,其结果是球心位置无法保证,刀杆外圆磨损严重,乃至破坏工件内孔。 2.1 零件的作用及结构 翻斗车驱动桥中主传动壳体是翻斗车的主要零件之一,它由内装两对轴承和三根轴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发动机的主要传动力传递给两驱动轮,在零件的两个端部有两个的孔,用于安装滚动轴承并与十字轴相连,起方向轴承器作用,所安装的三根轴之间有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在处作为装油封处,这样便于密封性能好,从结构上考虑,由于路况不好时,颠覆严重,使零件所受承载荷为交变载荷,工作速度500-1000。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要求该零件结构坷靠,加工精度必须保证,使整车性能良好。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翻斗车驱动桥主传动壳体有一组加工表面,一组为圆表面,一组孔,这些加工表明与内圆表面中心线有位置精度要求。 图2.1 差速器壳体 G面、H面、止口面的加工:其中G面和止口面是以后各道工序加工的基准,而且这两个面都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即要求外圆毛坯φ247加工后达到精度,所以G面和H面加工时,以小端部分为粗基准,为以后G,H面作为精基准和定位作准备,而止口面φ245的外圆和C-D有同轴要求,事装配好轴和轴承后,工作平稳,而H面是轴承结合面,也要求有较高的表面质量,考虑到该零件的生产批量及厂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车床上分别进行粗精加工。 内圆表明φ800孔的加工和孔的加工:两孔处安装滚动轴承,这两处有同轴度的要求,内孔表明加工要求精度高,而孔处安装密封油圈,加工要求较低,处安装轴承,要求两孔有同轴度要求,加工此内孔表明时盖上轴承盖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3。 由于这两孔是用于安装轴承的,尺寸精度。表明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采用镗的加工方法,另外,由于这两组孔轴线有着100:0.06的垂直度要求,可以采用专用夹具依次装夹,同时加工出这两个孔,这样容易保证垂直度要求且效率高。 一组孔的加工:钻10-φ9,4-M14内孔,锪φ10-18底孔10-φ9与基准C-D,M-N都有位置度及同轴度要求。4-M14与基准C-D,M-N有位置度要求。 由于改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型,要求效率高,我们可以用专用的夹具好工件,一次装夹,同时钻出这14个孔,即10-φ9和4-M14螺纹孔,这样容易保证垂直度要求且效率高,4个螺纹孔在钻出底孔后在专用攻丝机上加工。 而两个M93×2螺纹孔可以在车床上车出,而车螺纹孔时,先车出退刀槽,然后车螺纹。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3.1 确定生产类型 为获得良好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