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心得体会 ->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学习心得-浅论诗歌的审美特征(二)

败者,因为诗歌而得以超越,谁也说不完全。诗歌的阅读能让你感受到自己胸怀抱负成为心灵的明灯,它能让你感受到社会的良知。它又是个人情感的触角,让你感应着内心最深处的脉动 。因此诗歌散发着它独特的阅读魅力。
(二)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深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即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
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思维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之“意”(意识),对客观之“境”(存在)的辩证统一。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一首好的诗歌,不论长短。只要作者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美学规律,都能描绘出形美意足的境界来。比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叫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的意象和境界,我们看看夏济安先生是怎样谈论的:“这是一首七绝,叙说一个少妇忽然想起他的丈夫来,……诗虽短短的四句,读者仍可知道不少东西。这个少妇大约长的不丑,家境也不坏,(既能‘凝妆’复有楼可上,想非‘蓬门荆钗之类’),为人天真烂漫,可是有点虚荣心,(丈夫出外从军或者做官,或非实全出于她的怂恿,但她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至于背景,恼人的春色和寂寞的芳心正好成一对照;陌头杨柳足以引起遐远的联想。笔墨经济,但是够人玩味。作者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少,但是读者想象力所可以补充的却很多。……。王昌龄《闺怨》的题材是一个‘悟’(这种‘悟我们每个人生活里都有,我们所‘悟’的通常并不是‘道’。可能是一种后悔,可能是一种新的决心。几年前铸成的大错今天忽然想起来了。)”,“忽见陌头杨柳色”是一种外界的动作,“悔叫2详见荆门社科院新诗研究所《新诗刊》2007年第1期  鄂荆内字 02号 第113-114页
夫媚觅封侯”是内心的动作。这么一悟,这位少妇也许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天真烂漫了;她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她就此“成熟”了。“忽见”和“悔”只是一刹那间的事。
(三)诗歌的审美共性
文学艺术是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而来,作为审美的需要又高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的和必须经历的。读者和作者尽管个性千差万别, 但因为社会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审美的共性 。“美虽不是艺术的唯一属性,却是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这种属性能不能作用于它接触的人们,则要看审美主体,有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建立,是以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主体的审美能
力互为条件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对方,缺少对方,就不能建立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⒁而这种互相依赖关系的建立,就是对社会生活的融合。
诗歌以语言艺术作载体,也具备这类艺术审美的共性。我们看看海子《重建家园》里的一节诗:
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土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⒂
诗人在自己的精神领域构建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词语,意象,情感等等元素组成,这也是社会生活的共性。
诗人顾城把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无意识的流露出来,用词语和谐地表达出蒙胧的美。
《安慰》⒃
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
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
“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身就象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物。⒄”
对一首诗歌的审美,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一次净化,对自身灵魂的一次提升。
“人们的审美需要,兴趣和感受的特殊性,是形成特定主体对于特定客体有不同的选择的主观原因,是对象引起有差异性的反应的主观原因。但是,正因为3详见杨辛、谢孟主编《艺术赏析概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 第13页
人们对审美需要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审美对象可能超越种种限制,从而与许多主体构成广泛的审美关系。⒅”
诗歌的审美能力,可以说是一个量的积累的问题,多读,多看。一个读过几首诗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具备诗歌的审美能力的。只有多读诗,多看诗,读好诗的人,才能渐渐获得比较好的诗歌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叔民编《钟嵘诗品签证稿》  中华书局   2007年版  第102页
[2]:蒲公俊编《文学原理》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第289页
[3]:童怀周编《天安门诗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12月版  第205-206页
[4]:河北当代文学院编辑《诗歌创作》  冀出内准字2001年第A198号 第19-22页
[5]:河南当代文学院编辑《诗歌创作》  冀出内准字2001年第A198号 第93-97页
[6]:荆门社科院新诗研究所《新诗刊》2007年第1期  鄂荆内字 02号 第113-114页
[7]:胡适著《尝试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2月版  第15-16页
[8]:《徐志摩诗文集》  学林出版社   1992年版  第24页
[9]:胡群星,肖应勇著《语文建设》2006年12期  第46-47页
[10]:海子《你忘记了一个约定》荆门晚报社   2005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关于参加北师大小学教育学习心得-.. 下一篇:关于参加北师大小学教育学习心得 ..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小学教育 学习 心得 诗歌 审美 特征 2019-10-12 20:35:10【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法律心得体会
汉语言文学心得体会
行政管理心得体会
会计专业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管理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
计算机心得体会
工商管理心得体会
应用中文心得体会
电子商务心得体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17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