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关系的探讨与解析(二)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弄清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必须深刻把握如下几点:(1)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是天然不可分离的,这是人力资本产权有别于非人力资本产权的核心;(2)人力资本价值信息是难以测度并易于隐藏的;(3)绝大多数人力资本是专用的,而人力资本所有者运用人力资本时,通常必须经过协作的方式。掌握人力资本产权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理解下述!句题的关键。
三、两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非人力资本具有可承担风险和可抵押性的功能,这一点在经济理论界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涉及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上,便出现了两个相应的颇具挑战性的问题;(1)人力资本能不能承担风险?(2)人力资本是否具有可抵押性?直至目前,对该问题的回答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
(一)人力资本能否承担风险?本文认为,人力资本能不能承担风险的!句题,实质上是指当企业经营不善,如严重亏损或破产清算时,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会象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遭受损失。目前许多颇有影响的观点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①这些观点认为,面对企业的风险,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用“一定了之”的办法来逃避,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却不具备这个条件,因而是逃避不了的。然而,按照这个逻辑,企业效益好与不好,是否破产倒闭,对管理者和职工应该是无所谓的。可是,现实中,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员工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企业破产倒闭呢?显然,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我认为,持此观点的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客观地评价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流动性问题。那么,现实中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谁更容易退出企业呢?本文认为,是非人力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更容易退出企业,逃避风险。②首先,随着非人力资本货币化、股份化和证券化的发展,非人力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从而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容易逃避风险,而人力资本既存在定价机制的障碍,又与其所有者天然结合在一起,因而,人力资本不可能象非人力资本那样易于流动,从而人力资本所有者也不可能象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那样易于逃避风险。一个非常有说明服力的例子是,在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不少公司的股权换手率一天就能超过50%,可是,哪家公司员工的流动性一天会超过50%呢?其次,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协作性特征,同样为人力资本的流动设置了障碍。当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岗位而寻求新的工作时,他(她)不仅要为找到专业对口的新岗位而付出成本,同时还要为在新岗位上建立新的协作关系而付出代价,这也许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频繁“跳槽”的根本原因。由此看来,在企业陷入困境时,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抛售股票等措施,能够较容易地规避风险,而人力资本所有者并无法简单地“一走了之”,相反,他(她)不仅要承受低工资、低福利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机,怎能说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承担风险呢?
(二)人力资本是否具有可抵押性?了解抵押性,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抵押品。那么,什么是抵押品呢?我认为抵押品就是一种筹码,为了显示自己的信誉,你可以把这种筹码放到别人的手中。那么,什么是可抵押性?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做这种筹码,我们便称其具有可抵押性,相反,我们便称其不具有可抵押性。从这种意义上说,毫无疑问,非人力资本如汽车、房屋、有信誉的账户等都是具有可抵押性的,但人力资本是否同样具有可抵押性呢?这个问题同样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有人认为,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是不可分离的,因而人力资本不可能象非人力资本那样具有可抵押性。但在我看来,这个结论是不严谨的。要害之处在于这个结论只从静态的角度看到了以具有现值的事物的可抵押性,而没有看到具有预期值的事物的可抵押性。本文认为,非人力资本是用现值及其机会成本来抵押的,而人力资本是用未来的收益做抵押的。以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为例,当一名企业家与一家企业签约时,其初始的人力资本价值是由其学历、以往的工作业绩等信息决定的,但其后来的人力资本价值是由以往的这些信息与其在该企业的工作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如果他(她)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其日后核定的人力资本价值就会提高,相反,如果他(她)玩忽职守,将企业搞得一塌糊涂,他(她)的人力资本价值便会大幅贬值。也就是说,当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签约构成一家企业时,非人力资本投入的是其现值及机会成本,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其未来的收益,因而双方都具有经营好企业的动机,又怎能说只有非人力资本具有可抵押性,而人力资本不具有可抵押性呢?另一方面,仅仅因为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便可以推出人力资本不具有可抵押性的结论吗?显然不是。非人力资本因与其所有者可分离而具有抵押功能是没有争议的,但在现代公司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抵押的只不过是这些非人力资本的现值及其机会成本,如果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负责,其损失的也只不过是这些非人力资本的现值及其机会成本。而人力资本的情况就大不一样,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离,所以,如果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负责,滥用其人力资本,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其损失的往往不仅是未来的收益,甚至可能是其人身的自由。从这个角度看,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征,不仅不能成为其具有不可抵押性的理由,相反,它强化了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
四、结论及其含义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不同于非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的价值信息容易隐藏、人力资本必须在其所有者的协作劳动中发挥作用等方面。这些特征表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是一种相对于非人力资本更难于监管的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体现不能依靠“压榨”,只能依靠“激励”;第二,同非人力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承担风险,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抵押性。虽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承担风险与可抵押性的表现形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单纯从经济功能角度看,二者并没有质的区别,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人力资本承担风险和充作抵押品的能力还要超过非人力资本。
这些结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企业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轨迹,对我们优化企业所有权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变化中,人力资本的价值之所以被逐步挖掘并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不仅同非人力资本一样,能够承担风险和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抵押性,而且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没有足够的激励,就不能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也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上述产权特征,决定了一个有效率的企业必然是一个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所有权的企业,从而为经营者股权奖励、职工持股计划、职工参与管理等改革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 语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两个重要结论。第一,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不同于非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的价值信息容易隐藏、人力资本必须在其所有者的协作劳动中发挥作用等方面。这些特征表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是一种相对于非人力资本更难于监管的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体现不能依靠“压榨”,只能依靠“激励”;第二,同非人力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承担风险,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抵押性。虽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承担风险与可抵押性的表现形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单纯从经济功能角度看,二者并没有质的区别,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人力资本承担风险和充作抵押品的能力还要超过非人力资本。这些结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企业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轨迹,对我们优化企业所有权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变化中,人力资本的价值之所以被逐步挖掘并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不仅同非人力资本一样,能够承担风险和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抵押性,而且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没有足够的激励,就不能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也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上述产权特征,决定了一个有效率的企业必然是一个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所有权的企业,从而为经营者股权奖励、职工持股计划、职工参与管理等改革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致 谢
烟花三月,春雨绵绵,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稿,从论文的选题、拟纲、组稿、润色到最后定稿,其中充满艰辛,这种艰辛让我体会到治学的辛苦和成长的快乐。同时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和懂得了,成长道路上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付出、离不开家人朋友同学的默默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此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石江华教授。感谢您在三年的求学期间给与我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指导、理解和帮助。您“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严谨治学”的态度将会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向您看齐。感谢您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辛勤汗水与悉心指导,在此由衷的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感谢其它任课老师,感谢你们三年学习期间在学习上曾给与的教诲和在论文开题时的精心指导,你们平易近人的处人原则和对学术的执着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默默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同班同学们,大家的真心相处,让我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也祝愿你们的人生前程似锦!
宿耀文
2011年3月19日
参 考 文 献
1、文硕,《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5版。
2、李小勇编著,《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版
3、陈维政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版
4、徐纪良,《现代人力资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版
5、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浅谈现代企业中的员工关系管理 下一篇:企业如何留住优秀员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人力 资本 产权 特征 企业 所有权 关系 探讨 解析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