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利油田概况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主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8个市的28个县(区)以及新疆、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按地质构造区划,山东省境内可供找油找气的勘探区域属于渤海湾盆地,主要有济阳、昌潍、胶莱、临清、鲁西南等5个坳陷,总面积约¬6.53万平方千米,油田已取得探矿权面积4.89万平方千米,其中济阳坳陷和浅海地区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取得探矿权勘探面积达19.4 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总量分别为145亿吨、24738.6亿立方米。胜利油田是在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6日,钻探的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由此发现了胜利油田。50多年来,胜利油田共发现78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2.1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0.27亿吨,约占同期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实现利税7026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施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总体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胜利油田下设县处级二级单位60个,全油田用工总量19.5万人,其中正式职工14.4万人,已连续30年保持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以上,连续16年原油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
(二)胜利油田人才流失现状
2006-2010年5年间,油田流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800人,其中,调往中国石化总部机关和直属单位432人,占24%;中石油、中海油等系统外国企246人,占13.7%;外企和民企523人,占29.1%;政府机关、事业单位134人,占7.4%;读研究生2862人,占15.9%;出国71人,占3.9%;其他108人,占6%。
通过对人才知识结构、板块分布、流出趋势等情况的分析,近年来,人才流失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从流出人员知识结构分析,学历职称较高的所占比例高
硕士以上学历247人,占13%;大学本科学历1332人,占74%;专科学历158人,占9%,中专及以下学历63人,占4%;教授级职称33人,占2%,高级职称439人,占24%,中级职称565人,占31%,初级以下763人,占43%。具体情况如图1和图2:
图1 流出人员学历结构图 图2 流出人员职称结构图
2.从流出人员板块分布分析,油田主营业务比较集中
油田各单位按照业务职能不同,大致分为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基地服务四大板块,其中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板块是油田的主营业务板块,勘探开发板块流出878人,占48.8%,石油工程流出532人,占29.6%。流出人数较多的单位有地质科学研究院、物探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钻井工程技术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胜利油建等单位。具体情况如图3:
图3 流出人员业务领域分布图
3.从流出人员流出趋势来看,人才流动受大环境影响明显
2006-2008年,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人才需求旺盛,油田人才流出数量明显增加,其中2006年流出404人,2007年流出394人,2008年流出448人,三年流出人数占流出总数的69%;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影响,人才流出大幅下降; 2009年流出232人,2010年流出322人。具体情况如图4:
图4 2006-2010年人才流出数量示意图
4.流出到改制企业成为近年来人才流向的一个新特点
改制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深化改革的产物,胜利油田改制企业在经济上是独立法人,但党建思想政治等工作仍归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领导,近年来,人才流向改制企业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新的特点,流向改制企业的单位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胜利评估公司、胜利软件公司等少数管理到位、效益优异的企业。
(三)胜利油田人才流失风险分析
调查分析显示,在身边的同事、人才流出胜利油田时,有很多人表示对自己有所触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环境,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人才流失,对其他技术骨干带来心理上的冲击,造成岗位缺员,影响了单位人力资源的配置,对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流失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人才流失最直接的风险就是给企业带来成本和应有效益的损失,胜利油田各单位对流出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较大代价,他们的流出,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技术工作秩序,浪费了企业资源,也增加了重新引进人才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成本,增加就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研究地球物理化学、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等专业核心人才的流失,替换成本更高,损失的价值难以估量。
2.人才流失导致企业商业机密泄露
人才流失可能会造成企业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消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些流失的管理技术人员掌握了相关的商业或技术秘密,如实验数据、设计图纸、软件成果、管理诀窍、销售策略等,这些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了油田的人才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人才流失导致企业社会形象受损
尽管油田人才流动的总体比例不高,但是部分人才的流失无疑对其他员工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核心人才和骨干人才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才的思想动摇,影响到整个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内外部形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