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对上司的满意程度与员工流动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度,当员工对其上司不满时,其流动倾向就会增加。具体表现比如:企业领导者带头搞公司政治,高层不团结,勾心斗角;管理者能力不足或品德欠佳;做事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人和事;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管理不透明,使员工无法做到同心同德;有福不同享,有难有同当;公司业绩好时,高管员工享受不到成果,公司经营困难时往往拿员工开刀;做事事必躬亲,自己天天玩命加班,也要员工作陪,不顾员工感受,等等。如果管理者不讲究工作方法,使员工感觉压力过大,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时,就会引起员工的反感情绪,甚至会考虑离开企业。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员工与企业间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以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呢?
三、 企业人才流失管理对策及建议
(一) 建立积极的薪酬激励制度
良好的薪酬体系的建立,对减少企业人才流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薪酬待遇包含三个方面:工资,非工资待遇,如福利,奖金等。良好的薪酬体系的建立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提高工资待遇入手。工资制度的设立与实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公平性原则。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人将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感到不公平时,他就要寻求心理平衡,一是设法增加薪酬,二是降低工作投入。在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企业工资水平低于市场水平,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问题。企业应根据人才市场的工资水平,从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出发,制定不低于市场标准水平的,有自己特色和吸引力的工资待遇。从工资待遇中体现人才的价值和贡献的大小,广泛吸引人才。第二,提高非工资待遇,完善分配体系。采取除工资外的多种激励措施,如:福利、培训、晋升机会、股票、期权等多重奖励措施,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有成就感。这样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二) 改善企业环境
为员工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这里主要讲述一下企业软环境的建设。
1. 企业的管理环境
要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人力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借鉴欧美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有用的东西,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自己的企业建立和完善流程管理制度。以人才管理制度为例,建立完善的人才危机管理制度对控制一个企业的人才流失有关键作用。一个成熟的企业应有一套针对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即,企业需要建立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保持沟通的专门渠道,了解人才的意愿和需求,并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人才对企业环境的满意程度,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人才使用中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与此同时,企业要在平时要加强人才储备,形成人才的梯队性和层次性。当发生企业人才流失时,能迅速的找到合适的人才替补,把动荡和损失减到最低。在关键人才离职或人才集体跳槽时,企业要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能力,迅速稳定在职人员的心理和情绪,做好对供应商、客户、新闻媒体等方面的解释和公关工作。此外,离职员工的管理制度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财富500强公司中很多企业就相当重视离职员工的管理,因为这些“跑了”的人还可以成为资源,而且一旦时机或条件成熟,他们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公司的麾下。分析表明,雇佣离职员工所花费的成本往往只是招聘一名新人所需费用的一半,而且离职员工因对业务较熟,其工作效率通常比新人高出40%左右。所以,当企业发生人才流失的情况以后,企业还有必要进行跟踪管理,尤其是对于那些核心员工。实施离职员工管理重在理解和沟通,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将来的职业发展计划等,并通过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网络保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适时提供相关职位和条件鼓励优秀离职员工回归。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人才约束机制,完善企业保障体系。建立技术保密,违约赔偿和培训赔偿等有形约束机制,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约员工行为,保障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使人才流动有法可依。
2. 企业的发展环境
企业要给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优秀的人才都会富有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更加看重其所在的工作岗位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带来成就感,能否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企业要完善内部机制,通过在职培训,轮岗等手段,不拘一格地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为有才能的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有专长、有头脑的人积极参与决策。着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的平台,使更多人才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顺利成长,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要做到企业的政策、策略透明。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设立明确的规划目标,让员工心里有底儿。企业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规划,还要增强员工的参与度,使员工清楚自己将会参与到这个目标的建设中来,自己将会在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作用。帮助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关系,增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3. 企业的人文环境
企业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增强对员工个人的人文关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