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员工,不同需求的员工进行关怀,做到真正的管理以人为本。企业得管理者在生活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关心,在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机会,都会使企业具有家庭的温暖和吸引力,成为聚集人才的大家庭。第二,职业生涯管理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其关注的是员工的发展需要。企业应根据员工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帮助员工逐步地去实施这一计划,以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的献身精神。第三,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其完成个人职业规划。据统计,我国数千万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培训不足1%,国外企业中小企业每年投入在学习的支出最低为公司薪酬总额的3%,而我国大中型企业对此的支持平均不足0.5%。企业要舍得花大力气在员工的未来发展培训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归属感。
(三) 构建切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基本信念、经营哲学、道德风气和行为准则,对员工心理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不切实际,浮夸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反而会使人心涣散。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觉得自豪,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起到防止人才流失、聚集优秀人才的作用。所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构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在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中,价值观是其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性:
1. 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2. 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3. 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4. 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5. 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6. 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构建企业文化需要遵循它的这6个特性,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 提升管理者的领导魅力,实行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
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人才。管理公司不凭个人意愿和个人喜好,不带头搞公司政治,做事要能做到公平公正,不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人和事,要讲诚信,言行一致。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要更多的从人才和企业的利益一致性方面看待问题,树立“双赢”理念。事实证明,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是看重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和人才观念,看重和企业家之间的合作融洽和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
企业家提高领导艺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人的艺术。除了要端正用人思想,让那些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好事外,在用人技巧上还应注意要善于用人所长,善于用人所变。
2. 决策的艺术。决策是领导者要做的主要工作,不容有失。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强化决策意识,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各种决策性浪费。领导者在做决策前应注重调查,在决策中应注意民主。在碰到一些非常规性的决策时,应懂得按照“利利相交取其大、弊弊相交取其小、利弊相交取其利”的原则,适时进行决策,不能未谋乱断,也不能错失决策良机。决策一旦定下来,就要认真抓好实施,做到言必信、信必果,决不能朝令夕改。
3. 处事的艺术。一个会当领导的人,不应该成为做事最多的人,而应该成为做事最精的人。领导者在做事时应先做最重要和最紧要的事。不能主次不分见事就做。领导者对该自己管的事一定要管好,对不该自己管的事一定不要管。尤其是那些已经明确了是下属分管的工作和只要按有关制度就可办的事,一定不要乱插手、乱干预。
4. 协调的艺术。没有协调能力的人当不好领导者。协调,不仅要明确协调对象和协调方式还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协调技巧。
5. 运时的艺术。领导者要强化时间意识,学会管理时间。领导者管理时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善于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二是不随便浪费别人的时间。领导者要力戒“会瘾”。不要动不动就开会,不要认为工作就是开会。万一要开会,也应开短会。说短话。千万不要让无关人员来“陪会”。
6. 理财的艺术。经费不足是当前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它要求领导者要提高理财艺术。懂得怎样去找钱。懂得怎样去管钱。
7. 说话的艺术。说话是一门艺术,它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下属评价领导者水平的一把尺子。领导者要做到言之有物,不能空话连篇,套话成堆。要尽量做到实话实说,让大家能经常从领导者的讲话中,能获取一些新的有效信息,能听到一些新的见解,能受到一些新的启发做到言之有理。
8. 激励的艺术。管理重在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重激励领导者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要学会如何去激励下属激励注意适时进行。
【总结】:
总之,企业要想在这场人才争夺大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保持住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心理平衡。这就需要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需要满足员工物质上的需要,更要增强对员工个人的人文关怀。充分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最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只要企业真心的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 郑惠敏.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经济,2005,(01)
2. 叶映.企业人才流失及其危机管理.经济师,2006,(02)
3. 胡蓓.人才流失危机预测预警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4. 王丛漫.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管理.社会科学论坛,2005,(03)
5. 黄鹤.企业人才危机的成因分析.商业研究, 2004,(06)
6. 陈静.面对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06)
7. 段萍 苏华.浅谈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08)
8. 仇静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7,(0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