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整体功能的原则。一般来说,人才只有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工作才能有大的作为。领导者在使用人才时,应注意组织系统内在年龄、知识、专业、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和相互补充,使组织系统具有最佳的整体功能。人们只有将不同的音符合理组合,才能谱出优雅、和谐的乐曲;只有将不同的色调合理组合,才能画出逼真、绚丽的图画。如果一个组织系统,比如一个领导班子,不能在上述若干方面做到合理的配置和互补,就会出现内耗丛生、个体功能相互抵消的现象,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心神不安,整体组织的任务就难以完成。中央领导曾经指出,搭配一个班子,要将士相、车马炮俱全,有掌握全面、善于决策的,有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的,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还要考虑整个班子的文化、年龄、专业结构,形成一个“联合体”。要建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班子,建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大事的班子。近几年,我们一公司在组建工程项目部领导班子时就注意贯彻整体功能原则。对项目部领导成员,特别是经理和党委书记,都充分考虑他们在年龄、专业、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形成整体优势。公司安徽沿江高速公路项目部,由于班子搭配合理,工作形成合力,单位生产经营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获得双丰收。2004年度,该项目部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项目部,经理、党委书记也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实践证明,在组织内部,如果能够把各种不同素质特征的人合理搭配起来,就可以使整个组织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挖掘和施展每个人的才能,产生1+1>2的结果,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管理学家、美籍教授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的精髓,是“建立一种充满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感的人际关系。”(注4)大内说的这种“微妙性”,就是把一个系统、一个班子或一个车间班组内各种素质的人组成最佳搭档,以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
5、不拘一格的原则。看准了的人才包括潜在的人才,就要大胆地使用,在使用中锻炼提高。在这方面没有一点气魄不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落后习惯势力。江泽民同志强调:“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论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是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优秀人才怎么能脱颖而出?”这的确是洞悉用人规律的剀切之论。常
规不破,人才难得。在人才问题上,既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对那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才,要敢于破格,大胆地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近几年来,由于我们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新上项目多,公司把一批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人推上项目经理岗位。这些项目投资少则五六千万元,多则两三亿。项目部远离机关,独立作战,直接与业主、监理、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村民打交道。这批年轻人在实践中磨练摔打,提高本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克服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地方干扰大、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都出色的完成任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4年度,这批年轻项目经理中有四名分别被集团公司、中铁建筑总公司、铁道部、国资委评为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二是要破除求全责备的狭隘偏见。要正确看待某些人才的缺点和弱点。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人才之所以为人才,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和弱点,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才气。古人讲:“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问小疵。”只要大节、主流是好的,就要敢于大胆地使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弥补弱点。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既需要战略型的通才和复合型的人才,也需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种岗位的专门家。“良工无弃木”,关键是量才施用。即使是有缺点和弱点的人才,只要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地方,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三是要破除担心年轻人超越自己的私心杂念。有的领导对年轻人才的才华和发展潜力不是看不见,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觉得这样的人一旦用了,对自己的能力、地位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因而不敢用也不愿用,宁愿用一些相形见绌者。以为这样的人好驾驭,又不会超越和取代自己。这是“白衣秀士”王伦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之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芽催旧叶。新陈代谢,后来居上,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标志。作为老同志应该欢迎新上来的同志超越自己,应该放手把年轻优秀的苗子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及早锻炼培养,并搞好传帮带。一旦他们堪当大任,老同志不妨主动让贤。
6、尊重信任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治国安邦的古训。在《贞观政要》中,记载着齐桓公向管仲讨教如何防止有害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注5)显然,在大政治家管仲看来,对人才的不信任与对人才的“不能知”、“不能任”同样有害,同样可悲。明末崇祯皇帝朱由俭是个怀疑狂,他对下面的文臣武将总是疑神疑鬼,在位十七年换了四十二个宰相;还派亲信太监到军队中做监军,听信这些人的“小报告”。袁崇焕是明末一位赫赫有名的忠勇大将,镇守辽东,多次击溃清兵的侵犯。清皇太极不能取胜,就利用崇祯皇帝多疑的弱点,使用离间计,说袁崇焕与清兵将领“亲密接触”,通敌谋反。崇祯皇帝信以为真,下诏将袁崇焕削职,押赴北京斩首。这样一来 ,前线将士人心慌慌,众叛亲离,辽东失守,关门洞开,清兵很快就逼近北京。历史证明,猜疑损害感情,涣散组织,造成内耗;相反,信任则增进友谊,增强自尊,产生动力。用人不疑关键是对一个人量才授职之后,要保证他有职有权,放手让其工作,充分信任和鼓励;不妄加干涉,不胡乱猜疑,不望风捕影,不轻信流言蜚语。去年,我们一公司纪检部门连续收到几封群众来信,反映一个项目经理违反规定使用亲属包工队,并有受贿行为和生活作风问题,要求公司罢免其经理职务,追究其违规行为。公司领导没有轻信,而是派机关有关部门进行认真地调查。结果发现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并不存在。事实上,这个项目经理自我要求很严,执行上级的规定很认真,项目部工作很出色,只是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些,批评得罪了一些人。事实清楚后,调查组召开项目部全体人员会议,就调查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澄清,对这个项目经理的工作给以充分的肯定,对个别人无中生有、制造是非的行为提出严肃批评。同时,就改进工作方法、增加企务透明度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这样做,有效的保护其积极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社会生活中,优秀人才往往会受到一些人的嫉妒与非议。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对此,主要领导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旗帜鲜明的主持公道,扶正祛邪,当好人才的“守护神”。
三、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新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才总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人才人事制度正处在变革之中,因而,我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企业高、中级技术人才与职工之比大体为1:10,而发达国家则达到2:10,我国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与职工之比更少,不到百分之一,在资本运营、新产品开发、国外工程投标方面的人才更是奇缺。不少人虽然有高级或中级技术职称,但名不符实,实际水平达不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