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政治工作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二)
二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所反映出的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首先,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2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0.18。到2000年6月,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408,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其次,城乡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7~2003年7月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如果在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再次,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2年,最落后的省份人均GDP只有3121元,而最发达的省份人均GDP达到32258元,是最落后省份的10倍多。最后,行业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78年,工资最高行业的工资是最低行业的1.38倍;2002年,我国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倍多。此外,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一些私营企业主个人资产达到上亿元,但全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2000万人口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而在一个国家总体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底层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性,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群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使这个庞大的群体被排除在发展之外,则这个社会很可能会孕育危机,经济也往往无法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是资源短缺、浪费和环境破坏加重所反映出的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我国资源短缺,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淡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2%、27%和20%。在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又非常突出。滥采、滥垦、滥伐屡禁不止,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浪费惊人。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在实现的。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目前美国每万美元GDP耗水为514立方米,日本为208立方米,而中国为5045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8至20倍。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资源短缺、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其次,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们为“生存”而奋斗转向求“发展”,求“享受”,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更要住得舒适,行得方便,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和升级,促进服务业长足发展,带动城市化加速,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比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另一种是搞得不好,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拉美陷阱”。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再次,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水平的小康,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比温饱和初步小康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使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因此,过去那种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必须要有相应的转变。在发展的新阶段,要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随着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倡导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经从最初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发展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社会综合”的发展观。从近50年来国外发展观演变的轨迹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文献参考
[1] 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求是.2005,1:3-9
[2] 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 徐卫国. 略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研究.2006,2:22-23
[4] 金增林.论科学发展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1:6-10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
下一篇
:
逻辑思维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落实
科学
发展观
重要性
2011-09-11 08:45:36【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