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电子商务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XCLW190933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什么是国际竞争力?
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
怎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内 容 摘 要
wef和imd于1994年9月联合发表了《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该报告修改了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准则。它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制造),然后通过国际化(在国际市场测量的结果)产生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可用下述公式表述为: 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什么是国际竞争力?
竞国际竞争力由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率先倡导进行研究。基于此,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所谓资产是指固有的或创造的,所谓过程是指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然后通过国际化所生产出来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概念,广义上讲,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成功地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和销售经受国内外市场检验的商品和服务能力。狭义上讲,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如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能力等。简而言之,国际竞争力是该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国际竞争力根据其依附的主体可以分为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等等。就国家竞争力而言,大多数经济学家通常表现为对政府实现某类宏观经济目标的能力的关注,而这些都是政府的本职职能所在,因此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在产业、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层面进行才显得更有意义;产业国际竞争力强调的是特定产业在获取市场、资源、利润方面的能力或优势地位;企业是竞争力的创造主体,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尽管各有不同但多数体现了企业经理人们对竞争策略、竞争手段等微观管理层面的内容的侧重。
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种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方面。 1、政策和体制因素。(l)在补贴和税费政策方面,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发达国家均给予农民以各种支持和补贴,另一方面,我国不仅给予农民的支持较少,还向农民征收高额的各种农业税费。例如,世贸组织中共有25个成员可以对某些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共有30个成员使用的黄箱政策支出超出微量允许范围。根据承诺,欧盟每年可以使用的黄箱政策支出最大,超过600亿美元,日本超过300亿美元,美国为190亿美元。此外,这些国家均有巨额的绿箱政策支出。欧盟还有不受削减限制的蓝箱政策补贴。据有关方面资料,有关国家农民享受到的农业补贴如果按照耕地面积计算的话,每公顷土地为:美国为100—150美元。欧盟为300—350美元,日本约为600美元。如果按产品计算,目前美国对小麦的补贴约为每吨25美元,折合每吨约200多元人民币。而在我国,不仅没有如此高额的补贴,还向农民征收税费。(2)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也非常突出。地区垄断和地区封锁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地方为了使得屠宰税不外流,严格禁止生猪销往地区外部,或者重复征收税费。(3)在国内运费方面,存在着垄断定价和垄断性收费,例如铁路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的征收。在公路方面,硬件建设发展得很快,但是各种关卡林立,频繁的检查和高额的收费使得许多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流通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4)在国际运费方面,我国的垄断性货运航空运费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对花卉等鲜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是非常不利的。(5)在粮食方面,我国主产区仍然在实行计划性很强的流通政策,是影响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护价收购和顺价销售政策,使得主产区的粮食经营缺乏竞争力。 2、政府公共服务因素。尽管我国近年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但是,政府的职能转变远远没有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研究、推广与培训。(2)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均对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各种各样的补贴和支持,包括对批发市场建设、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储藏和运输设施建设等等。(3)市场规范管理与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的卫生检疫、市场信息服务等等,均是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目前公共投入很少,因此,造成了卫生检疫体系的不健全,市场信息的高质量和无偿服务更是缺乏,也无法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机制,无法建立起市场信息的可靠基矗。3、生产结构因素。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为0.5公顷左右,大体上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1)规模小的经济意义是每个农业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源少,因此使得劳动生产率也较低。即便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方,与国外相比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也存在明显差距。(2)规模小也使得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约束。(3)规模小使得营销组织较为不利。生产的品种较为混杂,从千家万户小农收购不同质量的产品的收购成本很高。 4、农民生产者本身因素。农民生产的素质对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和政策,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转变生产结构,最终都需要通过农民生产者来实现。我国农民具有一些很优良的素质,如勤奋、吃苦、耐劳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弱点,包括受文化教育水平低、市场意识较差、农民合作组织缺乏,等等。 5、农产品加工业因素。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工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一些原料性产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水果和蔬菜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畜产品方面,也是如此。 国际竞争力如何提高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我国对农业支持的可能空间很大。就黄箱政策而言,我国有3000亿元左右的支持空间,而目前使用的仅仅为300亿元左右。因此,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农业支持财政支出基本上是不会受到世贸组织新老规则限制的。 第二,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重点加大以下各项:(1)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2)加强对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培训。(3)加强对动植物疫病防治方面的投入。(4)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5)此外,绿箱政策中还有一些项目,不适合我国的情况,不能在我国采用,如对农民提前退休的补贴等。 第三,改革和调整黄箱政策支出。调整和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1)减少乃至于停止对粮棉流通企业的补贴,将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推向市场,从而大大提高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乃至全部取消国家的巨额财政补贴。(2)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3)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4)对一些特殊产品如新疆棉花提供运费补贴等,对所有农产品的铁路运输取消铁路建设基金的征收,建立全国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的公路运输取消所有收费关卡。(5)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尤其是对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6)黄箱政策的一个特例是蓝箱政策。由于蓝箱政策的操作复杂,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是无法实行的。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税费的减免。农业税费是直接制约我国农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减免农业税费。 第五,加快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目前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机构繁多,职能高度分散,部门分割严重等诸多问题,造成了生产、流通、加工和贸易的严重脱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需要,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合理有效发挥。在农业投资方向、农业科研管理、农产品质量控制、农产品产销包括内贸外贸协调等等方面,都有一些突出表现。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开创我国农产品的新局面,无论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足以科技进步为原动力,要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更要以科技发展。我国近些年加大了再农业上的科技投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我国还在积极开发和研制“现代农业技术”,这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强有力的计划支持。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产品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农村原有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已呈现了它的一些弊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农药化肥使用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产品也参差不齐,不利于提高竞争力,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户之间自愿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统一为农民提供农药,化肥,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运销产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和协会还可以统一加工产品,做到分户生产,合作服务,联合起来与市场接轨,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经营体制。这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他有利于提高弄产品质量,提高农场平的国际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我国农场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叶平(上海邦德技术职业学院)
高振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6)
乔娟: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中国加入WTO农业的影响
下一篇
:
积极应对国际挑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提高
农产品
国际
竞争力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