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电子商务
中国加入WTO农业的影响
XCLW192013 中国加入WTO农业的影响
中国农业的境地
1.1 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
1.2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小
1.3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
二.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1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2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加入WTO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四.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我国在享受加入WTO带来的权利、益处的同时,也必须信守诺言,认真地履行义务,接受自由竞争下的压力与挑战,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尤其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从农产品结构调整、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健全农产品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应对绿色堡垒、提高质量加快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促使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目标的实现,特别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法制现代化进程。当然,要充分利用作为发展中国家入世而应享有的特殊差别待遇,利用好过渡期时间差,从熟悉规则到参与制定未来谈判条款。按游戏规则办,这就是加入WTO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 WTO 农产品贸易 进口 出口
中国加入WTO农业的影响
中国农业的境地
1.1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
中国的农产品总体缺乏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高,品质不如人。由于中国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风险高,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而国外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又比国内高,在这种压力之下,就现在国内这样的价格水平之下,农民从事种植业已经是亏本的了,特别是农业主产区的粮食品的生产,基本上不挣钱,如果算上点活动投入那就是负值了。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刚性不可改变,农产品品质较国外农产品品质低,而国内价格较之国际价格又高,因此我国进口国外农产品是不可避免。
1.2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中国人多地少, 农业生产规模小, 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采用机械化生产代替劳力, 在没有稳定就业出路的情况下, 仍要分享农业收入,会使成本大大提高。
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农民劳动强度很大,经常出现粗放管理,造成粮食减产。
1.3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
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 真正运用于生产, 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1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有利于我国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
我国有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是世界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大国,目前这两种产品的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且国内生产供过于求,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蔬菜生产已占到世界总量的1/5左右。我国花卉园艺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欢迎,生产成本低,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20%~70%,如能解决保鲜运输问题,扩大国际市场销售的前景极为乐观。我国猪肉、禽肉、羊肉的生产成本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明显。此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渔业大国,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特别是水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鳗、对虾、蟹等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低成本、低价格和大规模生产,形成了我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
(二)不利于资源型劣势农产品的出口
兑现入世承诺,取消出口补贴,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提高价格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去靠大量财政补贴流通环节的价格支持已不允许了。并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用大量财政资金补贴农业的能力。OECD国家目
前每年对农业的补贴总额达3600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欧共体、日本和美国。不公平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的后果,一方面会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直接造成压力。如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由于得到巨额补贴,将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挤占我国农产品主销区的市场空间,损害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发达国家间竞相提高农业补贴和保护水平,进一步恶化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极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三)绿色壁垒手段层出不穷
虽然上述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但由于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水果、蔬菜、肉类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越来越严,我国这类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量标准等很难达到国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要求,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比较优势难以转变为竞争优势。从2004年开始,欧盟将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我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由于这些农药属我国种植业常用的品种,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出口欧盟构成壁垒。此外,日本把我国进口大米残留检测项目由56项增加到104项。据联合国的一份资料预计,2007年仅绿色壁垒就使我国约7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现在国际上提出所谓“清洁生产”,不仅要求检验最终产品,而且要求对生产过程制定监督标准。通过这些生产过程的新标准与发达国家的生产实践以及资源禀赋相吻合,因而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目前方式组织生产,则可能与资源禀赋不吻合,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一)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量的变化
自从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后,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对我国受土地资源约束的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生产带来了冲击。中国农产品的土地经营规模太小,中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且中国粮食连续4年减产,有效库存已大幅减少,随着国内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变化,国内对大宗农产品的进口是不断会增加。但是,当发达国家按照多哈框架协议在减少农业补贴和国内支持后,其出口产品的价格会比现在有所提高,进口量会出现平稳甚至下降的情形。
(二)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变化
我国大宗农产品生产缺乏优势,在国外产品的强大冲击下,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不可能和外国就农产品进行完全分工,我们仍然要生产土地密集型产品,重要的是转变现有的生产模式。当发达农业国削减直至取消农业补贴后,其市场价格会比现有补贴的情况下有所提高。对进口国生产者来说,因进口价格上升会促进国内生产增加,即替代品生产扩大。因此,我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如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应抓住机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程度,改善品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不断增强竞争力。
另外,进口数量有逐年提高的可能。如果进口粮食质优价廉而国家又不能通过计划价格或直接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予以补贴,美国出于其长期遏制中国的政策,可能利用WTO农业协定提供的机会来占领、冲击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控制。则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粮食生产就难以稳定。进口配额中私营部门为了商业利益,必然会根据价格、质量因素大量全额(进口国际市场原粮。国家再想通过中粮等国营公司调控进口数量已不可能了,从而加大了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难度。
加入WTO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必须遵循:“立足产业需要、培育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实现技术领先”的发展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原则,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核心技术支撑。
(一)提高农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我国农业科技应对WTO挑战的重点
面对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科技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必须由自主研发与跟踪引进并举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发性创新作为新时期强化农业整体竞争能力的首要任务。在农业科技的新兴、前沿领域立足于自主创新,对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急需技术进行必要的引进与跟踪。在满足当前农业发展技术需求的同时,加强技术储备,强化潜在的竞争实力。
首先,必须突出强调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R&D)的自主创新。只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才是可以转换为经济竞争优势的因素。要重点围绕产业行动计划,强化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农业科技在诸多方面出现了需求不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养殖业、加工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实现农业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因此,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方向,加速赶超,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对于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科技领域,要重点培植,使优势变强势,为加强我国食物安全、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要重点培植发展畜牧水产、花卉、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较大的农产品科技领域;重点扶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力争在某些方面迅速取得突破;重点加强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科技领域的研究;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相关工业及各非农领域的技术、设施、设备向农业产业全程广泛“嫁接、移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应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
(二)贸易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新屏障
加入WTO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同时也意味着今后我国的经济活动将遵循国际规则。作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食品,其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我国当然不能独善其身,游离于国际准则之外。实际上,食物安全性保障条款在WTO规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例外规则允许其成员出于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等原因,可以违背WTO的一切原则而采取限制措施。世界贸易组织还允许其成员使用不同的标准和检验食品的方法,制定更高的标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避免食品污染造成的损害。随着我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将接受并强化食品卫生安全观念,适应农业国际化的要求。
首先,加大对农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尽快制定食品安全质量法,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立法体系、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尽快实现我国由简单关税壁垒向复杂贸易技术壁垒的历史性转变。特别要积极推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按照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安全管理和标识管理等办法,加快构建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转基因产品检验三类技术执法机构,尽快建设国家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开发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形成即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合理保护我国农业发展的国家安全技术贸易措施体系。
第二,应尽快建立统一、稳定、规范和高效的农产品外经贸管理体制,采取措施推进政府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加大对外交涉的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改善农产品检验检疫及通关工作;建立国际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积极发展并完善各种出口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加强相互协调和行业自律,使其在维护企业利益、开拓国际市场、突破“绿色壁垒”和解决贸易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策略
加入WTO以后,我国要全面履行TRIPS协议,在技术贸易、产品贸易和产品服务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必须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更加要求我们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将科技竞争优势转换为经济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设,以保护、鼓励和推动育种材料创新、品种创新,缩短品种更新周期。重点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依法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总量;丰富和完善保护形式,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加快体系建设,提高执法和管理水平。同时,更要加紧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研究。除了已有的专利权、新品种权等保护方式外,还要积极研究其他形式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扩展对新品种、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保护途径,不断提高预测能力和保护水平。
(四)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WTO的农业规则
尽管WTO规则承认农业的特殊性,并不笼统地禁止对农业的支持,但却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做出了种种约束,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继续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又需要对农业的支持方式进行改变和调整。因此,我们必须按照WTO的规则要求,明确支持重点,改变支持方式,调整补贴环节,加大绿箱政策的投入,调整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
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可持续发展
的农业道路
农业发展与自然紧密结合,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的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010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社会的主流,过去“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和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随着国际消费日趋多样化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生产、加工、包装等过程的质量监管,与国际质量安全标准接轨,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也是势在必行。
(二)完善农产品出口体制,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和建立民族品牌
通过改变我国对外贸易中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的现状,使出口企业,加工行业和农户之间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建立行之有效的出口机制。建立稳定的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平台,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出口促销,技术推广等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建立民族品牌,以商标品牌效应,把产品打入全球,通过品牌来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来带动农村、农业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农业科学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现代农业的育种、生产、加工、运销、包装等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为前导的,加之现代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主题日益凸显,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集约型转变成为一种潮流。因此,切实增强农业的科技投入,重点扶持农业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的建设发展,并加大科技创新的转化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科学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实现农业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迎合国际农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2]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3]胡涵钧:《WTO与中国对外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4]万宝瑞:《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9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6]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
[7]杨会春:《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农业发展战略》,华文出版社,2009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让宁波中小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下一篇
: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国
加入
WTO
农业
影响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