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结: 实现“无纸通关”,是大势所趋,对此,需作必要的准备。一是投入资金,主要用于购买EDI软件通讯设备、主机设备等。二是注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EDI申报人熟悉海关对申报数据的要求和对申报程序的规定;海关关员兼通审单、征税、查验和统计知识;设计人员也需是技术和业务的行家。 采取以EDI技术为中心的通关模式是中国海关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纳入全球化经济,与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经济较量的需要:也是全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推行电子商务的结果;更是最终规范通关市场、提高海关通关能力的——个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EDI与报关》——吕一群《海关EDI自动化通关系统》——杨国勋《实现数据交换建立现代口岸》——宋仲铮 於武进 孙斯敏《我国EDI工作开展概况》——赵鹤君《北京海关EDI通关系统》——杨荣《中国海关监管系统的一场革命从市场角度看海关EDI的运用与发展》——葛基中《浅谈EDI 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李霞《E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初探》——陈治刚《EDI技术在出口收汇核销中的初探》——刘庆昌 周先强 张学贵 曹峰建《广州海关EDI通关业务介绍》——江列平《海关业务中的EDI-无纸报关》——黄巍 杨玲《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背景》——摘自慧聪商务网 《海关EDI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展望》——摘自慧聪商务网《海关EDI与电子商务应用效益》——摘自慧聪商务网《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历程》——摘自慧聪商务网《EDI通关系统基本概念》——摘自慧聪商务网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