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一)
李明【摘 要】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定位问题、观念问题、学情问题等等,都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结合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归纳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论述了个人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本文所展开的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两方面的共性问题。一是教师问题:主要表现为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规范、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等,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以致课堂教学失控。二是学生问题:学生的基础不均衡,对知识点掌握能力任务完成的差异性很大;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存在认识偏差,心思不在课堂,热衷于玩游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基于上述问题及成因,笔者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工作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我认为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材的解读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两备一确定。也就是备学生、备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出现有效性教学的良好局面。
1、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体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学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比如Excel排序及建立图表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地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可能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的情况。所以,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备教材
教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要上好一堂课,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钻研主要有4个步骤:“读”(阅读教材)、“查”(查询资料)、“研”(分析教材)、“定”(确定目标、重难点和关键)。有时教师不太重视,觉得中学教材自己完全可以驾驭,于是就可能忽略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教师对教材解读准确到位,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确定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确定每一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既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也不能任意降低标准,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确定一节课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者,而且还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具有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教师能够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学习课目。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选修课存在很大的弹性,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自我地学习、自我更新。
三、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组织上课进入状态
开始组织上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教师们往往很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流于形式。做好这一点的要点是眼神(环视、扫视)、表情(微笑、严肃)、语气(坚定、激昂)、语音(响亮、稳重)。细节注意事项和技巧很多,不能一一说明,以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纪律良好为判断依据。
2、设置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的目标。
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图片合成教学中,笔者通过周正龙的老虎图片与原图对比,让学生领略图片合成的强大功能,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两张原图合成老虎图片要通过哪些具体操作才能实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能够以较好的状态进行自主与探究。
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通过它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操作性的特点为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提供了素材,也为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提供了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以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设计还应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一定难度梯度的小任务,体现学生在任务中的分工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合理预设引导生成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
:
对新课程下信息技术高考复习方法..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课程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索
实践
2010-10-16 15:50:11【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