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关于学习书法教育(二)
隶书,亦称汉隶,又称“史书”、“佐书”、 “八分”、“隶分”和“分书”等。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圆转下垂变为横直方正,打破了篆书均匀对称的规律,与其说便于书写,倒不如说是对力度和气势的追求。相比较小篆而言,隶书有较强的随意性,尤其波磔笔法的出现,使字体向左右扩展,增加了飞动之势,增强了流动之美。“秦隶” (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章草:篆书和隶书的笔画都是一丝不苟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人把不连贯的笔画连贯起来,把繁复的笔画变得简省,于是,章草就诞生了。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幼苗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章草虽然保留了隶书的波磔分明基本优势,但不再是横平竖直。是左伸右踢,飘然欲飞,隶书的方折开始向篆书的圆曲回归,尤其是独立不往来的开始呼应连接,让人眼前一亮。相比于篆、隶快捷,但辨认度不高。与其说书写,不如说更具有观赏性。这时期的代表书家有杜度、崔瑗、和张芝等。
行书: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刘德升的书家,创造了一种叫“行狎书”的新书体,“务从简易”,很快便得以流行,后来这种书体被称为“行书”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篆、隶、楷都讲规矩法度,书写都不可能太快捷,但辨识度低,实用性差。行书是介于真、草之间一种便于书写的书体。相比之下,它不像楷书那么端正,拘于守正。也不像草书那么笔意连绵,省减笔画。而是以一种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书写特色。既便于书家书写,又辨识度高。代表作《黄州寒食帖》《祭侄稿》《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规范行、草书的随意,去掉隶书的波磔,使字体方正,笔画平直。是诸种书体中最难、最重法度的书体,要求学术者必须一丝不苟。是汉字最主要的书体之一,一直沿用至今。以其中规中矩,法度森严,可为楷模,所以称为“楷书”。盛唐时期,国力鼎盛,楷书也发展到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也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这时期的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颜勤礼》《张黑女墓志》。
以上是我和大家简单聊了聊什么是书法,书法各种书体大致发展的时间、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学习心得。
初学:从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学了有小七年。这个专业是我父亲帮我选的。第一天接触书法的场景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在书法教室里就我一个人,老师给我做示范,耐心告诉我,拿毛笔的姿势,坐姿,还有我要学的第一笔,横应该怎么写。初次接触毛笔,感觉不太适应,手不听使唤。那一个横,老师给我示范了两三次,我写了得有十几次吧!刚开始写的时候,找不准劲,写几次之后有感觉了,就知道自己是写对了,趁热打铁多写几个,一次成型。初学是柳公权,他的字特别方正。不只是字,就连每个笔画,看着像印刷体,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他是唐代楷书集大成者,他的楷书是把二王、欧、褚、颜的书法融合到一起。吸收颜体的特点,将欧、褚中宫紧凑变得开展大方;吸收二王及欧、褚出规入距的法度,改变了颜书通俗质朴的面貌,他把唐代楷书推向了极致。柳公权他说过一句话“心正则笔正”。那时候对于这句话没有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心正则笔正呢?后来慢慢自己会写字了,才慢慢开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
转折:后来学会柳体,每天都坚持临摹一段时间之后。就换了字帖,开始学习《阴符经》。《阴符经》是笔法最丰富,难度最高的唐楷。用笔有藏有露,有方有圆。多侧锋,捺多是一波三折。记得当初刚转贴子临习的时候,我是咬着牙写下第一笔的但是刚开始写的很糟糕,笔画中那么多呼应关系自己又衔接不好。后来,我仔细看帖,在用笔上也会尽量想着当时作者写这个作品时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呢?透过字帖,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有什么开心事,我观察之后就发现:这部作品,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笔画之间交相呼应,这一定是书写速度很快,才会出现这种变化连带后的小尾巴。看了,也练习了很久之后。
行书:初见行书,只觉得,好复杂。行书看着放纵流动,学行书中,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多的。比如:我不会使转笔锋,导致毛笔笔尖总是分叉;还有就是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叫做牵丝。刚开始临摹的时候,总是把握不好毛笔的提按。凡事俗能生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临摹的就很好了。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总结:学习书法,首先要能坐得住,只有坐得住,才有耐心、才能细心地去读帖。书法学习要学会练功。这如同走路一样,学会了走路,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想到那儿就能到那儿。在书法学习上,也要学会练功,这对书法技术的提高和表现力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技术不同于思想,技术是表现思想的武器。故“武器”一定要精良、要准确,才能把先进的思想表现得丰富、完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学习书法五种字体的体会
下一篇
:
关于学习书法教育专业的体会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学习
书法
教育
2022-06-23 09:20:03【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