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论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XCLW114926 论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目 录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3
(一)、受信用社自身行为的影响……………………………………………… 3
(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不当的行政干预引致不良贷款……………… 3
(三)、受农村经济环境的影响……………………………………………………3
(四)、受整个社会信用状况低劣的影响……………………………………… 3
(五)、受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问题带来的影响………………………… 4
(六)、受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顺的影响…………………………………… 4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的影响……………………………………………… 4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周转…………………………………………… 4
(二)、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损失…………………………………………… 4
(三)、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状况恶化……………………………………………4
(四)、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4
三、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 4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严防道德风险…………………………5
(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把不良贷款“抓降”工作落到实处……………5
(三)、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严防信用风险…………………………5
(四)、要建立和完善信贷市场退出管理制度……………………………………6
(五)、运用法律武器,重锤出击,依法强制清收,保全信用社债权…………6
(六)、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其理解、支持,协调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6
内 容 摘 要
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农信社发展的一大顽疾,不良信贷资产所引发的矛盾在在农村信用社大改革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十分尖锐,研究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化解对策,为农村信用社管理者及信贷员提供对不良信贷资产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不良信贷资产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化解对策。使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及化解条理清晰,。
关键词 不良资产 信用社管理体制 信贷市场退出
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又离不开它的主要业务─信贷业务。由于农信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就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农信社发展的一大顽疾。而今,在农村信用社大改革时期,这一问题又成了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能否很好地解决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所引发的矛盾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十分尖锐,研究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化解对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过高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它制约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良性发展,影响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提高,抑制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
受农村信用社自身行为的影响
一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会经营、善管理、能知法用法者少,道德素质差,拿贷款做交易,放人情债、关系债,增加了信贷资产的道德风险。二是自我约束力不强,存在重放轻管,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现象。此外,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具体操作中对借款人审查、监督不严,对项目考核、论证失误,对某一行业的贷款或某一资产的摆布过于集中。
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不当的行政干预引致不良贷款
1997年至2003年,正值国家经济政策大改革,特别是国营、集体、乡镇企业转体改制,造成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多年来,地方政府出台各种形式的产业政策,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投资行业单一,风险过于集中,而这些产业又没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中途夭折,诸如烤烟生产因烤烟价格低,养殖业因市场冲击大和传染性疾病的影响,优质农产品因推广、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沉淀。
受农村经济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农村工商业不发达,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社会清偿能力较低,造成社会对贷款的需求较高与清偿能力较低的矛盾,致使不良贷款产生,这是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
受整个社会信用状况低劣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重视不够,农村信用社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不能得到党政、司法部门的强力支持,社会上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行为比较严重,甚至有些党政干部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国有商业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可以剥离,国家通过财政予以核销,这使信用社的信贷客户产生一种“攀比心理”,消极还贷,给农村信用社的信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此外,由于信用社与贷款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用社怕贷、惧贷、惜贷,而借款人怕难以再借而故意违约不还等“畏惧心理”,形成“信用社怕借款户、借款户怕信用社”的怪圈,造成恶性循环,酿成信用危机。
受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问题带来的影响
1999年,鉴于政府行政命令,农村合作基金会经清理整顿后并入相应农村信用合作社,造成农村信用社增加一部分不良贷款。一些地方乡、镇财政立据充当货币注入资金填补原基金会移交时的资金短缺,而今镇、乡财政立据这一部分贷款后政府认帐不认还,长期挂帐悬空,对提升社会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受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顺的影响
自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曾先后置于政府部门和农业信用社的管理下,在政府部门管理时期,由于政府部门干预,农村信用社向当时的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形成了一部分不良资产;而在农业信用社管理下,农业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也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了一系列遗留问题,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
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的影响
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周转
特别是遇到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农村信用社声誉。
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农村信用社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农村信用社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所欠利息越多,农村信用社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不良资产将使农村信用社经营步履艰难,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已刻不容缓。
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对策
要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不仅要在压缩不良贷款存量上多想“点子”,多施手段,而且要在防止新增不良贷款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在客观上培养良好的信用环境,而且要在主观上加强信合员工的素质建设;不仅要注重改良信贷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设,而且要加强同行政、司法等部门的协作,合力打击逃废债行为。多法并举,稳步推进,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最终铲除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工作力度: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严防道德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
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
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跟上向商业信用社转轨的步伐,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
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信用社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把不良贷款“抓降”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完善各种信贷制度,加强内控监督机制。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工作,对贷款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同时内控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在贷款营运过程中违规违法现象要严加查处,发现问题要查到底,查清楚,处罚到位,决不姑息养奸,而对造成贷款损失、形成不良资产的,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追究贷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而这种追究,不仅要追究责任人的违规违纪责任,给予一定的处罚,而且要建立损失赔偿制度,按其过错追究其一定比例的损失赔偿责任,而不能一罚了之,不痒不痛,起不到多少实际效果。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对清收不良贷款措施得力、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的标准可以相对高一点,要能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严防信用风险
健全贷款责任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要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凡是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力度,防止出现“踢皮球”现象。
实施授信管理,优化贷款结构。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核定。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
完善信贷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
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农村信用社要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防止一言堂和长官意志决策带来的信贷风险,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用社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并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序,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要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探索新形式下贷款非零风险防范机制,三农贷款是支持的是弱势产业,贷款风险系数相对来说更大,为防止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现象的发生,已迫切需要贷款非零风险防范机制的出台。
要建立和完善信贷市场退出管理制度
农村信用社为了资金营运的安全,可以从一些信用度差、不良资产占比高的高风险信贷市场退出来,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优质市场中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信用社可以定期在一些媒体上或者在自己内部公布一些风险客户“黑名单”,对这部分客户实施市场退出管理,禁止对其发放新贷款,并在融资结算渠道上对其加以限制,以打击其逃废债行为,督促其改良信用观念,提升社会信誉。同时,我们也还可以针对部分行政区域实施信贷市场退出管理。如果某个行政区域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的经营干预较大,支持不力,而该区域内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又比较高,则在该区域除发放小额信贷开展支农服务外,可暂停其他一切贷款的发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农村信用社高风险经营,另一方面可以在处于弱势地位的信用社与具有较强行政手段的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抗衡机制,使其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迫其为争取农村信用社资金扶持而不得不去改良自己所辖区域的信用环境和行政作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干预信用社的贷款投放,不注重改良信用环境,形成不良资产后,又撒手不管,任信用社自己去“收摊”。
运用法律武器,重锤出击,依法强制清收,保全信用社债权
由于目前法制尚未完善,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对不良贷款采取法律行动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一些有特殊背景的企业更应慎重。同时,农信社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必须对借款人及相关债务人的资产情况摸清楚,以便在庭外和解失败后,及时要求法庭采取保全行动,否则可能因没有可供可执行的财产而达不到采取法律行动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对那些法制意识不强,信用观念差,赖债思想严重和恶意逃债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和私人贷款,以法律手段强制清收是比较奏效的。今后,农村信用社应该把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作为年内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工作的重点。这才能为农信社加大了“依法收贷”的力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其理解、支持,协调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处置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机构、农信社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农信社应在地区政治事务中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管理,通过发挥政协代表、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议案的质询作用以督促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正确行使权力,保护信用社的权益。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乡镇企业占相当比例,而这些企业恰恰与地方政府和当地村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争取当地党政部门支持,靠行政手段协助清收是盘活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黄建康 《建立并完善农信社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中国信息报刊 2004年3月18日
2.王振献 《防化农信社风险的有效途径》 金融时报 2002年11月18日
3.雷 忠 彭志杰 《刍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新邵县信用联社 2005年9月13日
4.黄标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审计报 2006年1月2日
5.何尔康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中金网 《新金融》2005年2月25日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农村信用社——汕头农村信用社..
下一篇
:
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农村
信用社
不良信贷
资产
成因
化解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