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浅谈我国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XCLW116409 浅谈我国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内 容 摘 要2
一、我国健康保险业务现状3
(一)中国健康险市场潜力巨大。3
(二)国家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4
(三)综合性、独立的健康险经营模式尚未形成。5
(四)现有的健康险业务面临盈利挑战。5
二、中资保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的战略选择7
(一)对健康险经营应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7
(二)逐步在内部核心领域培养经验与技能,发展全面的8
(三)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在关键领域实现“最佳实践“。9
参 考 文 献12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我国健康保险业务的现状分析入手,针对目前健康保险业发展的机遇和不足,总结出2005年后在对外资公司逐步放开市场的情况下,中资保险公司面临的资本运作、产品开发、服务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并对中资保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浅谈我国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一、我国健康保险业务现状
(一)中国健康险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1992-2002年间,我国健康保险业务每年平均增长52%,2002年承保数量达到1.36亿人次,当年保费收入达320.96亿元.目前已有29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提供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300个.按照麦肯锡公司预测,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在2004年-2008年的5年间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3000亿元.
健康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一是大众医疗保险意识的觉醒;二是健康保险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医疗保险意识觉醒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媒体对健康险关注度加强、医疗费用持续上涨、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无力承担职工庞大的医疗费用等。2003年的SARS使得全民的健康保险意识空前增强。此外,相对于发达国家与地区,中国大陆的健康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差距相当明显。以美国为例,美国商业医疗保险覆盖总人口的63%,商业医疗保险费用占全国医疗费用的545%;而中国这两项指标分别只占3%和6%。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的富庶,健康险业务发展方兴未艾。
中国大陆与发达地区医疗费用支出比较(1999年数据)
年人均医疗费用(S)
自付比例
每千人病床
中国大陆
15
50
1.7
台湾
720
31
5.7
韩国
750
50
5.1
日本
1900
10
13.1
美国
4100
30
3.2
(二)国家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健康保险方式为国民提供医疗服务,实践中也形成了各自模式.同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不同,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限的覆盖人群,二是较低的保障水平,三是基本的服务内容.从政府角度看,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可以降低社会健康管理成本,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因此,我国政府期望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补充医疗保险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保监会在推动健康险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税前列支、计入成本,个人购买的收入部分可免交个人收入所得税等;二是积极争取卫生部门支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与医院有效合作的各种方式,促进保险公司和医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争取在健康医疗管理方面有所突破。
(三)综合性、独立的健康险经营模式尚未形成。
寿险公司的产品,我国的健康险产品与寿险产品混业经营:如前线的销售管理和后台的精算定价、核保核赔、客户服务与寿险产品一同运作,IT系统往往也与寿险在同一平台。从寿险公司的角度看,这可以降低后台管理成本,共享客户与销售资源。但造成的另一结果是健康险经营专业程度不够,各公司的产品服务雷同,风险选择与风险管理能力弱,没有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另外,国内保险公司缺乏有关的疾病和医疗费用的数据积累,精算基础不牢固,人才积累不充分,专业化程度不高,健康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尚未开始,健康险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四)现有的健康险业务面临盈利挑战。
1、是第三方(投保人为第一方,医院为第二方,保险公司作为付费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下,保险公司没有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医生与患者、医院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医疗费用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基于经营中的风险,部分国内保险公司调整了健康医疗险经营策略,收缩战线或准备从健康险领域撤出。
2、是健康险经营的外部环境还没有理顺,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税收优惠仍未确定,同时存在利用行政手段排挤市场竞争的现象:如个别地区社保局对补充高额医疗保险进行强制定价,给商业健康险在产品设计与精算定价方面带来了障碍。
3、是即便在成熟的健康险市场,健康险也是风险大、赢利低的业务。医疗费用急剧膨胀导致了健康险理赔成本的上升,1998年,美国健康保险的税后净利润仅为0.4%,《财富》2001年报告显示,美国健康保险人和医疗机构的经营利润为3%。
中资保险公司在健康险市场将面临巨大挑战
2005年后,中国将对外开放包括团险、健康险、年金和养老金在内的市场,这将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挑战。基于风险及市场环境因素考虑,外资保险公司可能会优先选择进入团体健康险市场,从而对团险市场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市场环境逐渐成熟后,
再进入个人健康险市场。可能采取的策略如下:一是资本运作方面,包括兼并/收购/控股国内中小型保险公司,创建/投资/经营医院或其他健康组织,利用品牌与资本实务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迅速获取市场和资源。二是产品开发方面,开发国内市场尚未出现的具有吸引力的健康险产品形态,如创新性的风险共享、第三方管理等。三是服务方面,利用已成熟的精算技术和新兴的数据经验,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区别定价;利用健康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如与医疗组织的合作经验、医疗服务管理、病例管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提供便捷而准确的理赔服务;利用IT平台在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四是销售渠道方面,通过全球推介业务,获取大型跨国企业投保,以良好的品牌和周密的培训吸引和组建强有力的销售队伍,针对不同产品,开发多种销售渠道,如直邮、电话销售、现场销售、网络销售等。
二、中资保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的战略选择
面对市场机会与挑战,中资公司应尽快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公司层面制订清晰的发展战略;二是对内在核心领域逐步培养经验与技能,发展全面的IT技术;三是对外着手与相关部门在关键领域进行合作。
(一)对健康险经营应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主要解决公司在哪个市场竞争及如何竞争的问题。中资保险公司在健康险经营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要明确这个战略与公司的使命是否一致,战略是否能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自身实力能否与战略匹配等。国际一流保险公司通常有特定的组织与规范的流程来进行战略制订与评审。
中资保险公司在战略制订过程中会面临众多选择,第一个困难选择是评估经营健康险对于公司的长期价值,从而做出投资/收购/合并/出售/不进入等战略选择。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保险公司与立志于细分客户群的保险公司在这个战略上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消费者的不断成熟,中资保险公司应形成清晰的战略规划。一般而言,中资公司要考虑投资于自身最有竞争力的领域。第二个重要选择是以何种方式经营健康险:是成立专业的健康险公司,还是在寿险公司框架下有选择地经营健康险产品;是合资经营,还是独资经营。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当,风险显而易见;成立合资公司,能尽快引入先进的技术,但面临未来与母公司资源争夺与利益分享的矛盾。因而,组织架构的设计既要符合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规律、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也要适应现实的经营需要。第三个选择是市场进入时机问题:是采取率先开拓市场的领先战略,还是采取待多方搏弈结果出来、市场情形明了再进入的追随战略。先行有助于公司品牌建立、游戏规则制订和市场占取,但要冒投资失败的风险。决策时需要考虑公司的市场影响力、组织中的人才储备、近期公司重大资本运作状况等,如面临上市,还要考虑投资者对于中国健康险是否看好。
(二)逐步在内部核心领域培养经验与技能,发展全面的
IT技术。
健康险经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健康险经营的关键领域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管理导及组织的执行力,销售队伍管理,客户服务,定价/核保,营销/产品设计,医疗成本管理。建立卓越的IT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战略。中资保险公司IT平台一般存在业务系统在区域/业务线上的独立、封闭,不以客户为中心,不能很好管理工作流程、界面不友好等问题,与国外成熟的IT系统有较大差距。从短期看,优秀的IT系统与一般的IT系统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差异不大,但从中长期看,这个差异巨大。在具体实践上,健康险的IT平台与寿险的IT平台在设计上是有差别的,例如健康险理赔金额小但数量大,如采用寿险传统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开发自动核赔系统,会节省理赔成本。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中资保险公司要能吸引、保留和发展一支合格的IT团队。
(三)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在关键领域实现“最佳实践”。
健康险发展最主要的瓶颈是医院管理,医院在健康险的理赔风险控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主要由保险公司付费的情况下,医院和投保人很少有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一些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医院(如三甲医院)本身有较优质的医疗资源,就诊量饱和,在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太多意愿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随着外资、民营资本投资的医疗主体不断出现,现有医疗主体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同时高端客户群不断形成,他们的需求(如注重隐私、个性化保健服务、高品质服务)将更具多样性,医院将开始考虑吸引高端客户群,更好地做好客户服务。医院与保险公司合作,能共享保险公司的稳定客户群,同时突破社保严格的用药限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的服务。
医疗管理计划在美国及欧洲被广泛采用,它将筹集保险资金和提供医疗服务相结合,对医疗服务的成本、对象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这个计划中,医院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被保险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服务网络接受治疗,保险公司以财务为杠杆激励医院以经济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环节,同时采取医疗病例管理和医疗需求评估等技术手段控制医疗成本。
目前,监管部门鼓励保险公司与卫生医疗系统开展合作,在一些成熟的地区开展健康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系统的合作模式。中资保险公司应开始着手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实践:
1、与医疗组织进行信息联网,分步搭建健康管理平台。在保险公司与医院间建立联网,通过网络传递被保险人门诊医疗费用、住院医疗费用、病史诊断等数据,实现对理赔费用的控制,也为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与风险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未来在医保联网的基础上建立商业保险医疗服务网络,将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由单纯重视事后风险管控延伸到包括事前预防在内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例如,在健康保险主合同基础之上,根据当场医疗服务水平,与客户签订健康服务合同,通过社区医院为客户提供年度体检、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一系列的健康服务,为客户建立完整的健康信息档案,为临床医生对客户诊疗提供全面详实的参考资料,降低客户道德风险。
2、构建有吸引力的医保合作框架。不同类型的医院经营状况与需求不同,中资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与医院开展合作,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医院的需求,建立有吸引力的合作框架。例如三甲医院各项医疗资源先进,就诊量饱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意愿不强烈,但它希望降低医疗纠纷,也希望抓住部分高端客户。保险公司与其合作,可考虑为此类医院提供一揽子医疗责任险,降低医院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可以考虑将外籍人士急难救助的治疗定点到此类医院等。中资保险公司与医院合作,要真正做到保险公司与医院双赢,同时要注意积累经验与人脉关系,为今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 兰虹.保险学基础.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如何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贷..
下一篇
: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健康保险
业务
发展战略
选择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