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思考
XCLW117755 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现状
二、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必要性
四、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对策
五、结论
内 容 摘 要
1998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引导和监督管理下,中国货币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业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功能、维护金融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看到货币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还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的一面。当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深化金融业改革的需要又对货币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抓住有利时机,选准改革突破口,实现我国货币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不仅是一个关系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和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政策,金融改革,宏观调控
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思考
货币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它与资本市场一起构成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完善的货币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交易主体除了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还有实业公司、投资公众和市场交易中介及各级政府,这些主体都具有较高的资信;交易的客体除了现金外,就是货币市场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的交易量大且流动性强;完善的货币市场有着良好的市场规则和高透明度的信息及十分迅速的传播速度,因为它是以良好的支付清算及报价信息系统、专业化的经纪中介机构等基础设施作为技术保证的[1]。
一、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货币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市场。货币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机构投资人之间的大额资金批发交易市场。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是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它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短期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等多个子市场。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下,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发展呈以下特点:
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1998年以来,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交易量大幅度跃升,使货币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大为增强,为我国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4月1日消息,2010年前2个月,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交量约为3.3万亿元,同比增加112.9%。
货币市场运行比较规范稳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6年建立以来,市场成员不断扩大,拆借量稳步增长,同业拆借利率平稳运行,未出现重大违规事件,已形成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格局,生成了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统一的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监管格局。同业拆借中心作为市场中介组织,对同业拆借市场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由人民银行授权组织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披露,人民银行控制系统性风险,保证市场有序、健康运行。债券回购市场基本覆盖了整个金融体系并逐步延伸到企业,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活跃,回购利率稳定,能比较及时地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
票据市场仍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近年来,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票据市场有所发展,票据业务量稳步增长。2004年末银行承兑汇票未到期余额为1.48万亿元,贴现余额为1.02万亿元。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初步形成规模。部分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推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长迅速。2004年8月《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货币市场基金受到市场投资者的欢迎。截至2008年年底,共有12家银行托管了464只基金和1.89亿元基金资产。其中,工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香港交易所代码:01398)托管110只基金,托管基金资产净值5038.21亿元,名列第一,市场占比为26.7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托管了17047.78亿元的基金资产,占全部基金资产的90.38%,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信息披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8月开始,人民银行在继续严格管理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基础上,陆续统一了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规范,货币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约束和市场激励机制初步发挥作用[2]。
二、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参与主体有限
西方国家货币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府、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五大部分,而我国尽管政策上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入市较为困难。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限制较多,票据市场上绝大多数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城乡信用社等都被排斥在外,而且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做回购。从短期来看,将银行的货币市场活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市场活动适当隔离,有助于抑制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但从长期来看,一方面降低了货币市场效率,不利于货币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货币市场向资本市场的传导,切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3]。
(二)子市场发育失衡,交易品种单一
目前货币市场工具只有拆借、回购和承兑汇票,可供交易的工具偏少。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比重远高于商业承兑汇票,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同时,债券市场内部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较快,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2004年,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分别为4802.6亿元和4348亿元,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326.24亿元,不足全年债券发行总量的1.2%。这种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次级债为主,发行主体过少,期限偏长,缺乏短期债券品种的状况,不利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和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4]。
(三)货币市场发展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1、地区性不平衡。目前,发达地区、大城市货币市场业务发展较快,而落后地区的广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业务发展比较单一,参与主体也较少。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货币市场业务的三个子市场上各项业务发展均较快,货币市场工具的运用试点逐步展开。而欠发达地区由于货币市场参与主体少,缺乏法人机构,既没有资金运用主导权,也缺少承兑贴现业务授信授权,货币市场业务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发展缓慢。
2、金融机构间发展不平衡。在欠发达地区占重要地位的票据市场业务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市场信息沟通较为广泛,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速度较快。而农村信用社票据业务发展缓慢,仅有少量的贴现与转贴现。
3、货币市场各项业务间发展不平衡。不少货币市场会员单位如农村信用联社除有少量的债券买卖和回购外,网上网下资金拆借基本没有发生过。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上级行授权限制,除开展票据业务之外,其他货币市场业务均未开展。
(四) 货币市场利率尚未成为市场基准利率
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在确立基准利率方面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这两个市场中所形成的利率还是无法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基准,其中原因除了在于缺乏短期债券品种、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依然存在分割现象之外,另外重要的因素还在于银行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化。尽管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越来越加大间接调控手段,国债的招投标制度也日益透明,但是整个利率依然是受到严格的管制,而且央行在关键时刻还得依赖调控准备金率。再者,在票据市场业务中,目前在利率实行管制的情况下,再贴现利率还不能完全调控票据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还没有形成根据市场上贴现利率水平高低来确定再贴现利率水平的机制,相反却是根据官定的再贴现利率水平再加点后确定市场上贴现利率水平,使再贴现利率确定脱离了市场实际轨道,对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而言显得毫无意义[5]。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必要性
发展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自身充分发展、深化和完善的需要
金融市场可以起到调节市场主体的资金余缺,平和周期性波动的作用。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发挥“调节器”功能,更能发挥“联结器”功能。货币市场不仅是个终端期利率的“联结器”,也是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联结器”。金融市场上各个不同类型的子市场是紧密联系的,这些市场的利率将一起波动。因为每一类市场的参与者课选择多种方式来筹集或供应资金,并可根据利率变动来改变自己的资产组合和负债结构。如筹资时刻通过在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商业汇票、CD、国库券)、发行新的商业票据或向银行借款之间加以选择,这些不同的短期利率联结了起来,并辐射到资本市场,因其中长期利率的变动。
完善的金融市场具有极大的利率弹性。而我国金融市场体系虽已初步建立并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上看,金融市场利率弹性很低,还需要加大推动和完善。主要原因是:1、金融市场结构单一,层次性和系统性不足。目前我国主要存在同业拆借、中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而短期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市场等货币子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或基本上没有建立;只存在银行间、机构间 批发行交易市场,缺乏柜台交易等基础性交易市场。2、各金融子市场各成体系,缺乏联通,既存在地区分割,也存在市场主体的分割。比如银行间市场和非银行间市场的联系甚少。3、金融市场上信用工具单一,缺乏能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的供给。金融市场的这种状态不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在由计划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金融市场在由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这是金融市场自身深化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发展货币市场,改变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非均衡博弈格局,可实现银企双赢
长期以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资本市场上,不论是中长期信贷还是上市融资,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非均衡、非理性博弈,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加快国企改革和防范银行风险,国家采取诸如降息、发展资本市场、债转股等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资金周转和循环受阻。降息只能暂时部分减轻企业负担,债转股能力有限,发展资本市场只能解决长期投资问题,而没有解决短期的资金来源问题。然而短期资金的及时补充和畅通却是长期投资取得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忽视短期资金的循环,必然形成企业还贷和银行信贷的更大压力,可能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增大银行风险。因而为了既推进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消除和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银企双赢,必须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而尤其重要的是发展短期票据市场。
对企业而言,票据市场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融资理财场所,它直接为商品交易服务,伴随商品交易行为而生。当流通手段不足时,企业可直接签发商业汇票而无需向银行借贷,各种票据通过背书、贴现和再贴现实现直接金融工具的流通,通过多次的流通转让实际上实现了多次的资金流通。加之商业票据一般面额较大、期限短、有商品保证,转让、贴现手续简便。因此如遇银行收缩信贷,企业可通过货币市场发行和转让票据缓解资金紧张局面。
对银行而言,发展货币市场也有利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和增加收益。比如票据贴现就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因为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显著区别是:它是真实票据,代表一定的商品交易,即票据上的资金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不会形成像一般信贷可能暗藏的泡沫和风险,而且票据流通时都要求企业或银行承兑,票据持有人对背书人和承兑人享有追偿权,因此该业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中,银行都希望卸掉不良资产的重负,更担心增加贷款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因此走票据承兑、贴现之路,也是银行改革的必然选择。银行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承兑费用,而且可改善资产结构,提前收回贴现利息,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必要时可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不仅实现了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管理,而且增加了收益,防范了风险。
发展货币市场有利于促进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市场经济下,货币市场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核心。这是有货币市场的性质和职能特征决定的。
首先,各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具有高替代性,各子市场存在极强的联结互动关系。各个子市场存在专业化,但也存在着大量的同类交易主体和同质交易客体。货币市场这种专业化和协同化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使所有的子市场联成一个整体,并引起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互动,使其处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和交易规模的变化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的变化,从而可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其次,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创造流动性的主要和基本性场所。在成熟的金融体系中,货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活跃程度,比如美国的国库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易于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市场,它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可逆性、微调性,有效调节基础货币奠定了基础。
第三,货币市场是具有极强流动性的市场。借助于电子技术的支持,货币市场的发展会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大大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果[6]。
四、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货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传统业务规模化
首先,扩大货币市场成员及代理覆盖面,进一步做大交易量。一是降低同业拆借市场准入资格,允许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普遍加盟,为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推动中小实体经济发展。二要加大开展债券柜台交易和代理业务,把欠发达地区大量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居民吸纳到债券市场上来,加快全国统一债券市场的形成。其次,扩大对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授权,持续稳定推进银行汇票业务的发展。再次,拓宽经济实体办理银行汇票的业务面,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的票据承兑、贴现都要大力扶持,放大票据业务容量。
(二)加大创新力度,增加交易品种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在重点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同时,开展融资性票据的试点工作。鉴于社会信用环境现状和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先交易性票据,后融资性票据,从以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为主,逐步推出本票(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业务的顺序安排,发展票据市场工具。二是要注重债券品种创新和衍生工具发展,推动债券市场转型。如增加短期债券品种,改变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的状况,推动债券市场由筹资性向融资性功能转型;重点发展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推动以国债为主的政府信用市场向国债与公司债并重的政府信用与民间信用相融合的市场转型;发展债券期货、期权、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为投资者提供避险手段,推动以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向以现券交易为主的债券市场转型,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三是要积极试办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进入货币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增加货币市场对票据、短期债券等货币工具的需求,以有效分流银行储蓄压力,降低金融市场支付系统性风险,使居民个人拥有更多投资理财新机会和投资选择新组合。
(三)加快货币市场电子化建设,推动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
一是要加快票据市场电子化发展的步伐。2003年5月全国同业拆借中心建立了“中国票据报价系统”(即中国票据网),开中国票据市场网络化、电子化步伐之先河。从长远考虑,我国应逐步建立面向全国的以实现商业票据交易信息化和电子化为主要内容的票据业务综合信息系统,为商业汇票的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交易,以及中央银行的票据市场调控和监管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为将来进行商业本票的发行和流通试点做好技术基础准备。二是要通过发展债券基金促成银行间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相整合,加快统一的债券市场形成。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中介经纪商和做市商制度,以解决信息传递不灵敏和不对称问题。
(四)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使货币市场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目标逐步由控制商业银行超额储备转向选择波动较小但对整个市场利率体系影响较大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上来。二是发挥好再贴现利率工具作用,适时适度进行调节。在确定再贴现利率时,既不要太低,给商业银行过大的盈利空间,阻碍其商业化经营;又不能太高以致再贴现政策功能失效。要根据当时货币市场利率和承兑贴现利率水平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同时,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应适当给予基层央行利率浮动权,实施优惠利率和差别利率制[7]。
五、结论
完善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自身充分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必然要求。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下,货币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市场运行比较规范稳健、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长迅速等。第二,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参与主体有限;子市场发育失衡,交易品种单一;货币市场发展存在结构性不平衡;货币市场利率尚未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第三,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不仅可以改变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非均衡博弈格局,实现银企双赢,而且有利于促进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对策主要有推动货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传统业务规模化;加大创新力度,增加交易品种;加快货币市场电子化建设,推动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使货币市场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吞吐基础货币,调控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货币市场利率是利率结构中主要利率信号,在整个市场利率体系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货币市场也为经济利益主体提供了融通短期资金的渠道和场所。与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相比,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比较滞后,货币市场无论是从总体规模和市场参与者数量还是从各子市场自身运行效率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货币市场不仅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场所,也是中央银行实施和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所以其滞后性严重制约了自身功能的发挥,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丁睿.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促进商业银行改革[J].消费导刊,2009(1):82
[2]时文朝.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推动货币市场超常发展[J].货币政策,2005(10):38
[3]刘千,王菁.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西安金融,2003(6):28
[4]谭硕,石倩.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思考[J].决策管理,2006(9):29
[5]骆波,李燕青.中国货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57
[6]李小平,方显仓.论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3):123-124
[7]骆波,李燕青.中国货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58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
:
对新时期下县级国库履行职能的思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货币
市场
发展
思考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