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论中国银行业的产生
XCLW179682 论中国银行业的产生
目 录
一.本文中国银行业产生的过程和历史背景--------------------------第3页
二.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必要条件------------------------------------第3页三.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相关制度-------------------------第4页
四. 中国银行业60年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第4页
五. 对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第5页
内 容 摘 要
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私人资本银行出现于20世纪初期。我国与美国的银行发展过程存在更多的共性,兼顾其他国家的情况。立足本国资本市场,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实力薄弱而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放眼世界。创新思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是现在的首要任务…
论中国银行业的产生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著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一、本文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刺激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而近代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近代金融机构,然而清政府也想通过创办银行以增加财源,摆脱财政上的困难,因此才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大致过程如下: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历史的伟大转折,银行系统开始恢复
1978-1983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打破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格局
1984-1994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立,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1995-2003年:正式实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开创商业银行新时代
2003-2008年: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业监管职能正式从中央银行独立出来
二、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必要条件
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
中央银行职责。
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从1845年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中国横行了四五十年,它们操纵了中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发行钞票,侵犯中国主权,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权益。19世纪中叶出现的洋务运动以及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中国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产业资本迅速增加,商品交换和商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信用的利用就愈广泛,补充资金的要求就愈迫切,要求有同这种状况相适应的近代金融机构。于是,银行就应产业发展的要求而兴起。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相关制度
(一)基本特征
1、银行体系对风险的缓冲并不主要依靠资本机制,而主要依靠政府信用
2、中国的信贷周期主要是由政府驱动,而非商业银行
3、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特点是抑制有余,创新不足
4、金融监管与金融管制之间界限不清
5、未来长期内,中国金融体系仍将是以银行系统为基础的间接融资体系
(二)相关制度
1、继续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开放度、促进市场竞争
2、放松价格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3、放松分业经营管制,提高行业绩效 4、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产权改革 四、中国银行业60年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银行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60年来,银行业整体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截至200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达到62.4万亿元和58.6万亿元。1949年各项存款仅为1.49亿元,各项贷款仅为1.04亿元,而截至2008年底各项存款和贷款的余额已分别达到47.84万亿元和32.01万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30多万倍,分别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414和169倍。与此同时,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大幅提高。仅在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来的6年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就下降了15.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底的8家增加到204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由0.6%上升到99.9%。拨备覆盖率达到117.9%,比2003年上升了98.2个百分点。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质量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地位显著提升。银行业改革从最初的只是由国家单纯向银行业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发展到注资与促进银行业股权结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体制机制转变的结合,实现了由简单的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改革质量逐步提高。同时,银行业对外开放领域稳步扩大,国际社会地位显著提升。由最初简单的引资和引进技术,发展到引资、引智和引制等相结合,并通过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股份制改造,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的改革。
五、对未来的展望与发展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二十多年,不仅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 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而且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立足本国资本市场,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实力薄弱而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我国的投资银行,放眼世界。金融危机为中资商业银行带来机遇,有望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本地优良客户方面有所突破。随着外资金融巨头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中国银行业在海外会逐步显示出优势,海外业务将得到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其具有显著优势的部分,不断创新思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同时,作为银行业未来储备力量的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应该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真正的“银行家”。
参 考 文 献
1、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2、刘明康,《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3、李志辉,《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刘诗平,《三十而立 :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征程回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5、周建松、叶建清、刘剑明主编,《当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张红,《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7、詹向阳,《思索的声音-关于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演讲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8、黄宪,《开放条件下中国银行业的控制力与国家金融安全》,中国金融出版社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如何治理通货膨胀(27)
下一篇
:
论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缺陷及应对..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国
银行业
产生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