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起源和发展,以及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模式,结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发展的利弊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将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作为我国汽车信贷业务的突破口,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促进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美国模式 信贷风险 创新模式
【正文】:
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即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汽车消费贷款中借款人的准入条件和流程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基本相同。
一、汽车消费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一)汽车消费信贷的产生及影响
1.汽车大众化与汽车消费信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工业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福特公司于1908年推出的“T型”车,被认为是汽车工业史上从高档消费市场时期走向大众市场时期的分水岭。通过采用流水装配线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福特希望以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把成本降低到可以为大众所及的范围。当时主流的车价一般都在1500美元以上,而T型车开价850美元。经逐年改进,该款福特车的价格不断下降,但相比于一个普通工人微薄的年薪来说,汽车还是一件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福特公司被认为是汽车史上的传奇,其引领的汽车技术革命开启了汽车从贵族消费走向大众化消费之路,但真正帮助汽车工业打开大众市场的,却是至今并不被很多历史学家所重视的消费信贷。对于绝大部分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汽车带来的新鲜感虽然刺激了消费,但一个工薪家庭显然难以承受汽车的昂贵价格,生活的压力和储蓄的需求压抑了他们对于汽车的消费欲望,汽车大众化之路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推力。消费信贷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使得普通大众得以仅付出一小部分车款就开上了汽车,而余款则以他们的固定薪水来支付,一方面满足了工薪阶层的汽车消费欲望,一方面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了还款压力。汽车消费信贷使得汽车大众化之路变得宽阔起来。
2.福特和通用的选择
在1910年代,各种以售车为主的财务信贷公司大量出现,他们一般独立于汽车生产商存在,主要向想购车但缺乏一次付清全款能力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汽车行业的前期发展不同于其他行业,缝纫机、家具等耐用消费品行业中很早就是制造商向经销商提供信贷,而汽车经销商当时得不到制造商的信贷。于是财务信贷公司应运而起,财务信贷公司一方面向经销商提供资金帮助他们购入汽车,一方面面向消费者为其提供购车分期付款服务。财务信贷公司的兴起反映出当时的潮流,即分期付款购车渐渐成为主流。而福特公司作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在这个时期却犯了顽固守旧的毛病。福特公司依赖于他在当时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认为不必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再加上公司领导者对于金融业抱持怀疑态度,所以分期付款买车这一潮流在福特这里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而通用汽车公司(GM)面对同样的市场形势,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1919年,GM成立了自己的财务信贷公司GMAC,向经销商并经过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车贷。作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直接提供信贷,它的信誉和服务自然比其他第三方财务信贷公司更好,极大地扩展了GM的市场。福特公司虽然是大众车型的开创者,但无法垄断这一市场。GM的大众车型比福特车标价高一些,但采用更新的技术,更舒适,设计时尚更新,靠了车贷之助,卖得比福特车更快。其实,1919年福特公司自己作的分析就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福特产轿车和卡车的销售已经借助于第三方财务信贷公司的贷款。然而,没有财力雄厚的制造厂家直接提供信贷,福特车的销售相对于GM车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到了1924年,信贷购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四分之三的新车已是靠信贷卖出。1926年,GM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越福特,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作为昔日霸主的福特公司则从此再也未能夺回市场的领先地位。(注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汽车消费信贷伴随着汽车大众化的脚步出现。历史表明,作为汽车大众化潮流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刚好满足了汽车工业大发展的需求,成为汽车大众化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其功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开始作为个人消费信贷中的重要品种发展起来。
(二)美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及借鉴
1.发放机构及业务品种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主要由专业性汽车信贷公司、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及其它机构来提供,其中汽车公司专属信贷公司的贷款业务占到融资总业务量的70%,用户通过经销商开展的分期付款业务,也以专业信贷公司为主。与商业银行相比,专业性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一方面,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通过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租赁融资、维修融资、保险、财务咨询及培训和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等服务来增加汽车销售,为实现汽车制造厂商全球化的产品销售和整体发展战略服务;另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汽车厂商的强大背景,把利润空间延伸到维修、售后服务等环节,为贷款购车者提供技术指导、保修、收回旧车等全套服务。由于在售前、售中、售后都能与购车者保持密切联系,专业性汽车金融服务的信贷风险更容易得到控制。(注2)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丰富、全面、灵活,并且不断创新。美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除了传统的分期付款和存货融资之外,融资租赁、购车储蓄、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担保、汽车应收账款保理、汽车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汽车消费过程中的金融服务一应俱全,汽车信贷机构一般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群体开展不同的消费信贷业务。以往美国的专业汽车信贷公司一般专为某一汽车集团服务,仅针对一个企业的产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近年来,专业汽车信贷公司不仅通过代理制将融资对象拓展到多个品牌、多家企业,而且汽车信贷业务扩展到汽车衍生消费及其他领域的个人金融服务。美国汽车信贷业务的多样化,有利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稳步增长。
2.配套体系制度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历史演变分析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美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关键。在美国,通过统一的《商法典》、各州制订的汽车产权证书法令以及《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法律,对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汽车抵押权的设定、用户融资合同的条款内容及所必须明确的贷款条件等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美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最初见于1916年的《统一小额贷款法》,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汽车消费信贷获得合法地位。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颁布了一系列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法律包括《诚实贷款法》(1968年)、《消费者信用保护法》(1968年)、《公平信贷报告法案》(1970年)、《平等信贷机会法案》(1974年)、《公平债务归还法案》(1977年)、《破产改革法》(1978年)和《公平准确信用交易法》(2003年)等。(注3)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