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家主营服装和玩具的民营外贸企业负责人说,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加上其它的运营成本,毛利跌破0.35元,意味着几乎无利可图。由此看来,人民币升值短期内直接的影响了外贸出口企业的生存发展。
所以,人民币升值短期对依靠外贸出口企业冲击是很大的,直接的减少了利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国部分企业的产品仍有价格上涨空间,在不减少贸易额度情形下,价格上涨尚能补救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
三、外贸进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如何应对
(一)按需进口,优化进口结构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调整优化进口结构,做到按需进口,不能盲目扩大进口规模。目前我国进口产品多是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能源、电子电气产品、重工业产品、高档原材料等。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可以以同样的人民币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然而企业更需要的是理性发展,严格按照国内需求组织进口,回避囤货降价风险,根据市场调节进口商品供应量。进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应该调整进口产品档次和结构,增加引进高新技术产品以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摆脱过渡依赖国外产品的境地。
(二)加强防范汇率风险
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使过去由银行承担的汇率风险转变由企业自己承担。这次汇率调整以较小的升值幅度给企业留出了适应的空间。进口企业应立即培养专业金融人才,改变固定汇率的观念,加快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适应力和应变力,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2%,进口企业如果盲目乐观,扩大进口数量,当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到4%时,进口企业则同样面对了外汇损失,所以进口企业应时刻关注汇率变化,积累外汇知识。
(三)防范“一窝蜂”式经济
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也存在一种现象,如果某种产品供不应求,则商家一窝蜂式分分加入战团,直到此商品供大于求,无利可图才转投其他高利润商品,以目前中国的生产性企业普遍的存活年限较短就可以看出。在人民币升值以后,必然刺激了国内的对外高档商品的需求增加。例如进口高档品牌服装、化妆品、汽车等,国内的进口商针对内需扩大了进口量,一方面更多的制造了利润,一方面也引发其他进口商加入竞争,如果不经过行业宏观调控,最终会引起进口商互相恶性竞争,导致进口形式恶化。
四、外贸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如何应对
(一)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创建品牌优势
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目前高达约70%,人民币升值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在某种意义上,其对中国外贸模式的转型也是一种推动,而这种转型一直是中国外经贸人士多年来的梦想。事实上,一些有远见的出口企业对此早有准备。例如雪莱特光电公司的柴国生说,一直以来他就比较关注人民币升值一事。为规避风险,企业较早地调整了经营理念,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上。从长远来看,汇率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不仅是出口结算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整个产品结构的一场“革命”,只有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首先,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过去我国企业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依靠廉价的生产成本取胜,从而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而现在发生的变化是,价格优势的因素会越来越少,企业必须思考一种新的方式去竞争,一是要调整经营理念和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大技改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二是加大对研发新产品的投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具有技术专利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改变进口、出口结构规避风险。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加进口业务或者扩大进口数量,减少出口规模,以此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对于一个贸易型企业来说,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调整进口和出口的结构,十分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如果过度依赖出口,企业本身抗击汇率风险的能力就很差。单纯依赖出口产品的企业可以走进国内市场,提高内销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人民币升值引发的损失,并且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扩展加强自身的功能。同时,企业不仅要巩固东盟、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也要大力开拓南美、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以规避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
再次,创建品牌优势,走品牌兴企之路。以品牌提升出口商品的档次,以满足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高端化、品牌化商品的需求。我国不乏在国际商品中的品牌商品,此类具有品牌价值的出口商品更能规避人民币升值对其的影响。例如“五粮液”、“同仁堂”、“海尔”、“三枪”已被列入“2005—2006年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所以我国出口商品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争创国际品牌。
最后,积极引导和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能带来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以及市场信息,而且能拓宽与国际接轨的渠道,促进外资进入,而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同时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按照出口退税新政策,出口中超过基数部分的退税将由中央和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分摊,根据初步测算,一般贸易出口1美元平均退税额为1.05元人民币,而加工贸易只退加工增值部分。另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的保税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因此,应大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引导我国企业扩大加工贸易出口,努力培育一批加工贸易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弥补汇率升高带来的损失。
(二)运用金融工具回避汇率风险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