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制造产品出口企业,其产品都是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出口过程的中间环节较多,企业出口成本较高,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企业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但海外并购和扩张的成本却降低了不少。如果企业能够直接与外商联系或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工厂,就地生产就地销也会回避汇率风险并且还能降低进出口运输成本。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提高企业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发挥行业商会优势,一致对外提高报价
很多企业反映,虽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影响企业竞争力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中国同行之间的低价竞争。以中东门户迪拜为例,我国的鞋商在迪拜近来遭遇严重危机,大量出口鞋产品在港口仓库积压卖不出去,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利润进一步缩水,就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中国鞋商间还展开激烈竞争,互相压价,互相诋毁,有的商家甚至亏本出售打击同行竞争者。某些鞋店门口甚至贴出“同行禁止入内”的警告牌,这样的恶性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如何能稳定发展呢?
为了应对汇率升值的影响,从单个企业来说,有必要通过提高外销价的办法转嫁风险,但是,不少企业又担忧同行企业不会提高外销价,从而丧失贸易机会。多年来,我们通过人民币贬值鼓励出口,很多企业已经形成“汇率贬值、外销价降低”的思维定式,而“汇率升值、外销价提高”的新思维还没有深入人心,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从中发挥的作用也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只有那些按照商品分类、企业自发组成的商会才有可能形成国际贸易中的真正联盟,也才会有大家能够接受、遵守的价格同盟。 所以,行业商会要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要求出口企业一致提高产品报价,杜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演窝里斗现象,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中国企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平稳度过人民币升值危机,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国际贸易市场。
(六)企业强强联合,引起规模效应
人民币升值的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竞争条件差,成本控制差,现金流量小,在国际贸易舞台呈弱势。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中国的中小出口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很多来自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大贸易公司和企业。当务之急,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从竞争走向联合,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应。多个小企业合并成为大企业,大企业则收购兼并小企业,这样引起的规模效应,有利的抗击其他国家大型企业和联合企业在国际贸易舞台的竞争。
结束语: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政府和行业部门除了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出口退税杠杆稳定币值的同时,也要为外贸企业提供有利扶持,在政策上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外贸企业则面对新的汇率政策加强自身应变能力,从进口企业到出口企业,要明确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以调整产业结构、利用金融工具、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为主要方法,科学、稳健的应对汇率变化所带来的冲击。现时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长期来讲是利大于弊,我国外贸企业在大浪中最终获得重生,将以新的姿态与国际接轨,真正的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引文注释:
(注1)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2006年1月《2006年进出口形式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1.杨 帆:《人民币汇率研究》,「当代中国研究」2000年第2 期(总第69期)
2.贺力平:《探讨人民币升值的长远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 期
3.殷醒民:《国际金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杜金富 郭田勇:《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5.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中国证券报,2005年11月30日。
6.《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会议参阅材料》,2006年。
7.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2006年进出口形式分析与预测》,2006年1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