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扩张,也是推动中国金融资产规模扩张、改变金融资产结构的重要力量。在开始发行企业债和金融债的1986年,国债余额占各种债券余额的比重为73%,1994年以后,国债发行的绝对规模迅速攀升,国债发行额与GDP的比率也不断上升,1995年新开辟了政策性金融债,形成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共同主导债券市场的局面。到2001年底,国债余额、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和企业债额分别为15618亿元、8534.48亿元和1008.63亿元,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占债券总余额的96%。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2001年为2109.4亿元,年均增长25,2%。2001年,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2.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加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黄金外汇市场不断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到2001年底,已累计成交各币种折合美元4397.7亿美无其中,2001年各币种外汇交易折合750亿美元。
5、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目前,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是主要的衍生工具,我们国家现在品种单一,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
四、 中外金融业之比较
(一)金融组织体系比较
我国金融体系和发达国家基本相同:都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组成。但从内容来看,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平分秋色,非银行金融机构实力强劲,服务周全。而我国与之相比,差距明显。从业务内容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趋势明显,证券即股票和债券筹资是主力;而我国则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要内容,证券是信贷的十分之一,债券也仅是股票的十分之一。
(二)货币体系比较
从货币体系来看,虽己认识到外汇储备、外汇汇率制度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尽可能通过监管和协调,提供稳定的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和贸易。但是,还仅仅是表面的,未能把握本质,未能预先规划,使其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发展。从外汇储备结构看,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结构历经风险,也给汇率改革增加了阻力;从外汇储备规模看,从1994年以来快速增长,余额连创新高;2001年后,年增余额超千亿美元;2004年达创纪录的2067亿美元;到2005年9月我国外汇储蓄备余额达到7690亿美元,又比上年增加1690亿美元,对经济未必都是有利影响,对贸易、对汇率都产生极大压力;从汇率机制看,本应提前设想、未雨筹谋;但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及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强烈要求、人们强烈的心理预期等多因素影响下,使汇率改革象骑上老虎背的孩子,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带来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从整个体系看即存在监管过严,又存在监管不足,效果不理想。从法律法规看,体系不全,内容不完善;从执行来看,虽强化监管,也处理了一些机构和单位,但效果并不理想。
(三)规模效益比较
与国际大型金融企业相比,规模较小,跨国经营不足,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在国内经营上,未能体现融资证券化、混业经营等发展趋势的要求,在经营效果上,国家虽在剥离不良资产,但因多因素影响,不良贷款是旧的未去,新的又来,且居高不下;金融企业的收益水平,也未有根本改观。
(四)金融创新与服务比较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是基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一体化。金融创新的前提是金融全球化,表现为广义的金融创新。 而我国目前金融管制很明显,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资本全球内流动的格局尚未形成。我国的金融创新是在激烈但并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并且以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中间业务覆盖面为特征,即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创新,亦即狭义的金融创新。
西方金融创新的动机有二:一是追求利润;二是逃避监管。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与占有;对利润的诱惑与追逐是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所以,西方国家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都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度等诸多因素。而我国的金融创新忽视创新的市场特征。政府金融创新往往偏重于社会稳定;商行则偏重于在无序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金融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我国金融创新的主体商行: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所以缺乏金融创新的压力和内在动力,显得格外消极被动。这也正是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多由外部力量推动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