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二)

 

    宏观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甚至使利率市场化改革受挫。宏观经济过热时放松利率管制,将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韩国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1986~1988年,韩国经济快速增长,资金需求旺盛,为此,当局于1988年12月放开除一些政策性贷款外的所有贷款利率和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结果利率急剧攀升,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被迫终止。因为宏观经济处于过热时期,企业盲目地追逐高风险项目,利率迅速上升,潜在的风险被表面的繁荣所掩盖,极易产生泡沫经济。如果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结果进一步加速通货膨胀,造成经济更大的波动。宏观经济过冷时进行利率市场化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因为通货紧缩时期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如果放松存款利率管制,为维持日常经营,中小银行就会不顾成本地争夺存款,导致利差进一步缩小,最终会发生银行亏损和倒闭的情形;如果贷款利率放开,各大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不可避免地展开价格竞争,银行盈利能力进一步削弱;同时,因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资产也会大幅增加。

    2、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渐进式改革是我国能够成功的经验,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利率市场化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深化与丰富的过程。韩国1988年12月一次性放开除政策性贷款外的所有贷款利率和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结果引起利率飞涨而被迫停止。印度尼西亚在1983年一次性放开所有存贷款利率限制,结果实际贷款利率长期高达 10%~15%,道德风险导致银行坏账增多,最终银行出现支付危机。印度采取渐进的方式,稳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果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3、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遵循自身的逻辑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按照一定的规律稳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利率决定银行的经营成本,贷款利率决定银行的经营收入。银行是企业,盈利性是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如果先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市场化,那么在贷款利率相对固定的条件下,银行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盈利就会下降,这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如果存贷款利率同时市场化,存款利率上升会加速贷款利率的上升,存贷款利率相互追逐,造成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二是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如果先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那么容易导致长期存款向短期存款转换,加大银行利率风险;如果先长期贷款利率市场化,后短期贷款利率市场化,那么能够减少银行经营动荡,稳定银行经营收入。如果先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那么有利于吸收存款,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如果先大额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那么可以保证利润实现,稳定优质客户。

    4、金融监管是市场化利率运行的重要保证。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手段应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突出市场形成利率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国家的宏观指引和利率监管。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影响资金供求的因素复杂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利率常常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市场失灵现象也时常发生。贷款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对高利润的追逐使银行将大批资金投向高风险项目,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增多;另一方面出于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各大银行大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争存揽储”的动机使各家银行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违规经营屡禁不止。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永恒的主题,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杜绝人为操纵等违法行为发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才能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证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发生银行支付危机无不与金融监管的不到位有关。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驾驭利率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对各种经济、社会和人为等因素的敏感性很强。经济的过热与低迷、通货膨胀与紧缩、外资的大量流入与流出、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政治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们对利率预期都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波动,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而我国长期实行管制利率,这样的利率状况使得社会资金不能得到合理配置,银行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强,对如何防范利率风险缺乏研究,在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手段、人才等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将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将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

    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某一时期内银行拥有大量利率敏感性的资产和负债,当这些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时,银行要承受利率变动风险。比如银行经营处于正缺口(资产大于负债)时,利率上升将会增加银行收益,而利率下降将减少银行的收益;二是利率结构风险,主要是由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或短期存贷款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造成的。

    (三)利率市场化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存贷款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风险差异性、期限、所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同业的竞争情况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存贷款经营的难度和相关费用。此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在存款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导致银行的资金平均成本提高。

    (四)利率市场化将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同业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加剧。存款市场的竞争势必会导致存款利率短期内上升,而贷款市场的竞争则会导致对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了存贷款利差,减少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这尤其对于一些网络分布不健全、资金缺口大、经营风险大的银行影响更大,从而迫使他们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放贷或投机,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大幅度增加,甚至会因存贷款利率倒挂而出现亏损乃至退出市场。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无序竞争和垄断问题。

    1、引发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

    利率市场化给予银行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利。在这样的我国利率市场化中的商业银行改革的情况下,一旦利率放开以后,银行为了竞争存款,可能竞相提高存款利率,由此加大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收益;同时为了竞争贷款客户,又不计成本的竞相降低贷款利率,这将使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利率的波动性增加,加大了金融风险。例如,我国在2000年外币利率放开之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调高存款利率,调低贷款利率,以期通过利率手段吸引资金和优质贷款客户,但是这样的“资金价格战”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过度的利率调整,甚至导致有的银行出现了存贷利差倒挂现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下一篇: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制度经营风险..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利率 市场化 商业 银行 对策 研究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