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一)

【摘要】: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影响我国银行业改革进程的最大“拦路虎”是大量的不良贷款。巨大的不良贷款不但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带来麻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全局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入手,着重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处理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正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

    (一)不良贷款的概念及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1、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银行资产是指银行拥有或控制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它主要包括现金、证券投资、客户贷款、同业拆借和回购协议下购买的证券以及其他资产。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资产。从广义上讲,只要上述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不良后果,都应该涵盖在银行不良资产范畴之中。但从风险形成的概率上看,银行拥有的现金等收益性很低的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习惯上把银行贷款等银行拥有的收益性资产处于非良性运行态势称为银行不良资产。

    不良贷款是指处于不良状态,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的贷款利息甚至难以收回贷款本金的贷款资产。“不良资产”、“不良债权”和“不良贷款”这三个概念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在银行收益性资产中,贷款合约期长、流动性差、规避和降低风险难度大,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较高。因此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几乎就是不良贷款,大家也时常混用“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这两个概念。

    2、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分类情况。目前国际上主要采取以下3种贷款质量分类方法: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二是大洋洲国家的“四类法”;三是欧洲发达国家采取的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判断的方法。而我国不良资产的分类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显现才将贷款分类管理提到议事日程。

    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以前),为无贷款分类标准阶段。各银行没有对资产质量分类问题做出比较系统的规定,更谈不上不良贷款的认定问题;第二阶段(1988-1997年),为“一逾两呆法”阶段。我国开始对银行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分类方法采用的是以期限为主的“一逾两呆”法,即将贷款分为正常和不良两大类,不良贷款又细分为逾期、呆滞和呆账3种类型;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为“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法并行阶段。“五级分类法”又称为“风险分类法”,是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后3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3、“一逾两呆法”与“五级分类法”法。“一逾两呆法”将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和呆账贷款3种类型。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和呆滞贷款);呆滞贷款指逾期满1年及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1年但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呆账贷款指由于贷款人、担保人依法破产、死亡和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未能还清的贷款,以及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等。

    “五级分类法”是依据风险程度将贷款划为5类。风险程度主要从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信贷5个方面判断。①正常类贷款指贷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②关注类贷款指尽管贷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③次级类贷款指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④可疑类贷款指贷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⑤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贷款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直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金融监管当局也在采取种种办法降低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据有关报告显示,1996年我国的银行不良贷款估计为1.2万亿元左右。按照央行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1997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为25%,而同一时期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与呆账准备金合计仅为3200亿元左右。可以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问题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为了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我国于1999年先后组建了4大资产管理公司,把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转移到4大资产管理公司。然而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仍在继续形成,不良贷款比率仍然很高。近年来,尽管各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和核销力度,使不良贷款有了一定幅度下降,但到2004年7月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仍达14.65%。(注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以下特点:

    1、数额巨大。虽然4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计达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平均下降了9.7%,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依然庞大,比例仍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和我国15%的监管标准。一些国外机构根据其他方面的经济数据估计,我国金融业目前不良债权的总额大约在45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我国2003年GDP的32%以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当前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我国 商业 银行 不良贷款 成因 对策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