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二)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进程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78年,但直至1996年才迈出实质性步伐。1996年6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从1998年开始,对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的制度;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全面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利率。1998年5月,中央银行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1999年9月,成功地实现了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这是首次对大额、长期存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同时,逐渐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最高上浮可达到30%,简化了贷款利率种类,取消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对存款利率也有相应调整。2000年9月,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2002年初,在全国八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2年9月,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总的来看,外币利率市场化走在了本币利率的前面;贷款利率市场化走在了存款利率的前面;批发业务市场化走在了零售业务前面。这正好适应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整体战略。有理由相信,我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得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平等竞争的机会

    在法定利率体制下,利率限制的主要方面在于存贷款利率。在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为存贷款的主体必然面临严格的利率管制。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可以使用较大浮动范围的利率标准。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利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不能很好地在金融市场上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平等竞争。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具体市场需求和经济成本决定利率,这使其在竞争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利率扩大资金的来源,从而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平等竞争的机会,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利率的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客观上为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压力。放开利率的结果使资金的价格真正市场化,而价格竞争必须以低成本的资金筹措为后盾。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势必会在金融产品、服务手段、营销策略上各展所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大力发展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非利差型的中间业务。从而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减少商业银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限制的放开使一些商业银行不需要通过原有的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如私下利率回扣等来吸收客户。它使所有商业银行都能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如成本承受能力等自主决定对不同客户、不同业务品种的利率水平,从而使竞争公开化。这样一来,所有商业银行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避免了原有的不正当竞争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5、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形式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在官方利率的制度下,无论是利率水平还是计息方法都由国家决定,商业银行只能在国家的利率改变后,才能被动的根据其经营状况进行局部调整,而且也不是完全都能有效。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中典型的事例如:定期存款在到期前利率不能变动,而长期贷款的利率可按年调整,利率上的风险暴露使那些定期存款占较大比例的银行在降息时就会面对巨大的压力,而没有有效手段进行调整。利率达到市场化后,在筹资上,因手段的多样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趋势、建立负债组合、加重主动负债的比重对总的负债利率水平进行控制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样在资金运用上可以建立盈利资产组合来确定收益水平,在建立资产负债期限、利率匹配的基础上,更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衍生产品抵补利率风险。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会迫使各商业银行改变管理形式,谁掌握主动谁就能得到市场。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管理形式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就会成为大势所趋。

    (二)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利率市场化将压缩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

    根据客户价值理论,就存贷款业务而言,哪家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让客户感到最大满意,客户就会到该行去办理存贷款业务,反之则不然。在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条件下,客户价值的根本差别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客户价值差别则远不局限于服务,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高低,这也正是客户最为敏感的。因此,利率市场化以后,一定时期内,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除了进一步优化服务,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存款利率。同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夺优质贷款客户,其贷款利率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下降。由此,存贷款的“高来低去”将会使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缩小,进而对其经营产生一定压力。据统计,200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存款110860亿元[3]。假使利差缩小一个百分点,对商业银行来说,就会造成1千多亿元的损失,这对本来就赢利水平有限的银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2、利率市场化将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竞争明显加剧,还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其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竞争加剧致使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4]。就我国而言,我国银行市场可看作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几家中小商业银行组成的寡头垄断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因为:(1)在优良大客户的争夺上,各家银行互不相让,由于大客户所需求的资金量较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更有资金规模上的优势。(2)在民营企业的争夺上,国有商业银行在附加了一定的风险利率后,可与中小银行展开竞争。(3)在存贷款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去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投资,银行破产的风险加大。在目前尚未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保证,中小商业银行则可能清盘,这就损害了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人的利益。所以存款人可能会把存款进一步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源压力会增大。

    3、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主导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各家商业银行为增加存款,存款利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为抢夺优质客户,贷款利率趋于下降,激烈的竞争将使存贷款利差有大幅度缩减。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业务的创新来弥补利润的下降,这将使存贷款业务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看,一般存贷款利差只占收入60%左右,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小于总收入的50%。而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5]。因此,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导业务——存贷款业务,在未来银行总业务量中的比重将会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利率的市场化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达,使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转化,产生了资金脱媒现象。大量的企业临时资金不再通过存款形式来增值,而是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投放出去来获取短期收益;居民也不再过分看重仅含有无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更关注包含风险价值的金融市场的收益;形式并不灵活的银行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也不具有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主导业务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4、利率市场化将加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升高和不规则波动加大,加剧了商业银行的脆弱性,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由于我国长期的利率管制,利率被人为地压低,利率放开后,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指出,在信贷活动中,随着实际利率提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而原本厌恶风险的抵补性企业借款人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产生了“风险激励效应”,致使商业银行资产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并且,在商业银行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经理人员会使这两种效应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而且从长期看,利率的变动受资金供求实时影响,会频繁波动,而利率的波动即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利率风险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率变动时因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存在的差额所引起的风险;二是在利率尚未自由化的环境下,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对利率水平,期限结构及计息规则等进行调整,同档期存款水平、期限结构及计息规则和同档期货款利率调整幅度的差异所带来的风险;三是由于银行所服务的客户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偿还贷款所形成的潜在风险。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利率风险的内涵可能还会更加广泛。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风险和内部道德风险等等。因此,商业银行如何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合理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水平;如何科学地分配存、贷款期限布局,保持最佳的利差水平;如何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备付水平,有效控制利率形成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产生人情利率风险等等,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5、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员工素质提出挑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关于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 下一篇:浅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汇率政..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利率 市场化 我国 商业 银行 影响 对策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