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
财务要素研究(三)
(2)期内经济业务的发生,就其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影响看,包括两类: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消耗资产(或产生债务)而形成费用,取得收入而增加资产(或偿付债务);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企业发生筹资、偿债及分派事项。会计期内基本要素的变化关系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态结构模式
动态结构模式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动态过程”的完整描述。由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动态结构模式是揭示财务会计基本要素关系的典型模式。换言之,其重要性要远远高于静态结构模式。在动态结构模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均以“变动”的身份出现。如,资产要素是指“资产的变动”,“负债要素”是指“负债的变动”等,而不是所谓的“期初数”。收入、费用要素本身属动态要素,意味着资金的“运动形式”。正因为各个要素以“动态”出现,因此,资产与负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资产与费用、资产与收入等要素之间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目了然。
有人将动态结构模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视为其“期初数”以及“利润未结转前的期末数”,是不符合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业务的现实情况的。动态结构模式揭示和描述的是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业务发生(基本要素变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实际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随着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业务的发生,总是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间断的“动”、“静”互变是这些要素存在的必然形式,也是其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动态结构模式中,它们均以其“变动状态”出现(而不是静态情况)。依照这种思路,既可以还上述要素结构模式以“本来面目”,又可以避免依据动态结构模式而得出“收入=费用”的荒谬结论。
(3)企业特定期间的经济活动又止于会计期末已经形成的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期末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确定利润。由于该利润实质上是“报告期内除业主投入和业主派得外的一切权益上的变化”,因此,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表现为“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的一部分。此部分数额,正好等于期内企业经营活动中因收入和费用变动而导致的资产净增(减)额。期末确认企业期内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之后,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关系复归为以下形式(但数量已经发生变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结构模式
由于企业资金运动是其动态表现与静态表现的内在结合,因此,揭示资金运动规律的要素结构模式也必然地分为动态结构模式和静态结构模式。静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存在规律,而动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绝对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由于资金运动存在的“动态”特征,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也表现为一种变动的“模式群”。在“时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涵盖了期初、期内、期末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的资金运动;在“空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包容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内容。在期初,静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初始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期初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在期内,动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变动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资产变动+费用发生=负债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收入取得”。在期末,新的静态结构模式所表现的经济意义与期初的结构模式相同,但说明的是新的数量关系。
三、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
(一)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建立
基于“财务会计要素体系结构”的观念,财务会计要素体系层次结构的多元化同时也导致了要素结构模式的多层次化。除上述基本要素所组成的基本要素结构模式以外,还存在“要素次级结构模式”问题,即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问题。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从总体上揭示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而由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构成的结构模式,则用来表现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局部内容的变化规律。
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建立,依据财务会计要素体系结构中不同层次间要素的必然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比如,在现金的变动过程中,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是其基本变化形式,现金变动的结果形成现金净流量,而现金净流量又是作为现金存量的一部分,因此,现金的变化规律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存量)。在财务会计要素体系中,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居于“支要素”层次,现金(存量)居于“分要素”层次,由此形成的要素结构模式即为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
(二)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1.类型。由于财务会计分要素与支要素的划定需要在遵循企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分要素与支要素的确立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分要素与支要素的这种特点,也导致了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类型的复杂化。
依据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存在目的和主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和型模式”和“差型模式”。
(1)和型模式。和型结构模式是指不同要素之间以求和的方式相联系而构成的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例如,“所有者权益(基本要素)=资本(分要素)+资本公积(分要素)+留存收益(分要素)”,“收入(基本要素)=营业收入(分要素)+投资收益(分要素)+利得(分要素)”,等等。
(2)差型模式。差型结构模式是指不同要素之间以求差的方式相联系而构成的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例如,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支要素与现金分要素共同组成“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存量)”要素结构模式,由收入、费用基本要素与利润支要素共同构成“收入―费用(损益性)=利润”要素结构模式,等等。
2.特点。以计量为目的是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首要特征。基本要素结构模式重在揭示财务会计基本要素及其变化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固有规律。而由不同级次要素构成的结构模式则主要是在描述要素之间经济关系的同时,更注重于相关数量关系的计算与衡量。例如,“收入―费用=利润”的要素结构模式以计算确定期间的利润数量为主要目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存量)”的要素结构模式以计算现金净流量为主要目的,等等。本文将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区分为“和型模式”和“差型模式”两种类型,正是基于此特点。
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是它的另一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结构模式是财务会计要素体系基本框架的体现,其更多的是说明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因而具有“稳定性”。而不同级次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则更多地体现了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随着财务会计目标的深化或变化,其内容、构成、规模等都将发生相应改变。
参 考 文 献
1、唐国平,《财务会计对象要素研究》。
2、郑亚光 饶翠华,《公司财务》。
3、阎德玉,《会计学原理》,1996年。
4、刘璇、江群、江南,《对会计等式的再认识》,1994年。
5、罗飞、唐国平,《财务会计要素及其体系新论》,2000年。
6、于玉林,《论会计平衡公式》,1993年。
7、李玉环,《对改革会计平衡公式的认识》,1992年。
8、张捷,《会计等式有关问题的新思考》,1997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财务的本质
下一篇
:
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财务
要素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