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及其对策
XCLW112694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及其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与中国传统文化 ------------------------------------------------------1
(一)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思维方式的影响-----------------------------------------2
(二)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处世方式的影响-----------------------------------------3
(三)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行为方式的影响------------------------------------------4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4
(一)对社会的危害---------------------------------------------------------------------4
(二)对会计行业的危害---------------------------------------------------------------4
三 基于文化角度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5
(一)尽快出台《监督法》完善监督体制-------------------------------------------5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要法治不要人治-------------------------------------------5
(三)重视分析精华文化的重要性-------------------------------------------------------5
(四)要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相结合------------------------6
(1)完善会计法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6
(2)坚持完善现金管理制度----------------------------------------6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6
内 容 摘 要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于作为会计制度执行主体的人的因素,而人的思想观念又无时无刻不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刻的,其负面影响是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文化根源所在。明确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性,通过建立建全法律责任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来减少、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文章就此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关对策。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及其对策
摘 要: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于作为会计制度执行主体的人的因素,而人的思想观念又无时无刻不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刻的,其负面影响是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文化根源所在。明确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性,通过建立建全法律责任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来减少、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文章就此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性;文化根源;对策 一 、会计信息失真与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的解释,可以这样理解,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报表与事实不符,包括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基本记录和会计数据在计算或处理上的错误,选用会计原则方面的错误以及编制财务报告时对存在事实的忽视和误解,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交易记录,乱用会计原则,使用容易使人误解的记录等。中国国内的法律文献对会计信息失真界定大致如下:衡量会计信息失真之标准:1、在会计记录上歪曲事实;2、掩盖真实情况,欺骗他人,作虚假会计报表,使有关利害者受损;3、在账务上作假,真账假算,伪造报告,虚假地反映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以达到多分奖金,多留利润,少交税利,欺骗投资者等目的。实质上,会计信息失真是广泛的笼统的概念,难以定义,不论会计信息失真是技术性的错误引起还是故意的蓄谋性欺骗,它具有虚假性、秘密性、危害性、目的性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仅直接导致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而且相应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与社会关系的健康性。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清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自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借鉴西方先进的会计制度;实现与世界惯例相接轨以来,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为此;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许多成果与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会计法制建设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2)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3)监控体系的不健全;(4)行政干预的影响还在发挥作用。这些成果使我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作为会计制度的执行主体的人的因素却被忽视了。 中国会计人员思维、处世、行为方式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会计人员作为中国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打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对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人是高于其他一切的。正是这种观念决定了中国人思考问题喜欢从人本身这个角度来进行,先了解和认识自己,然后再做其他事,这是一种内省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必须是全方位的,包括自己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等等。因此,当一个中国人被要求做一件事或要求别人做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把这件事做好,而是考虑这件事做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会计人员也很难脱俗。当一名会计人员去审核一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时,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把这项工作如何做好,而是会想如果认真检查会有什么后果,马虎过去又有什么好处。而对于被检查方来说,自己拿出的虚假会计信息如果得到确认的话,不仅小集体的利益可以得到保护,而且“数字出官”,领导还可以得到奖励和提拔。所以被检查方往往不择手段以蒙混过关。而对于检察方的会计师来说,按原则办事,必然会违背“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游戏规则”,自己的人际关系很有可能变得异常糟糕。帮助被检察方混过了关,即使事后被察觉,由于“关系哲学”的存在,检察方所受的惩罚对他并无大碍。犯错误所付出的成本远小于犯错误所得到的收益。这也就是某些会计师进行财务审查时铤而走险的原因。
(二) 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处世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处世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庸”,首先保证自己不得罪人,自然也不怕别人得罪自己人,而是基于保护个人利益之上的“一团和气”。你不破坏我的个人利益,作为回报,我也不破坏你的个人利益。这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方式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人人自危的心理。不管我怎么做,只要坚持原则得罪了人,自己就有一种危险感,害怕遭到打击报复。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人口管理体制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往往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其次,人不可能永远不遇到难题和困难,今天我放你一马,算你欠我一个人情,明天我有事找你,难道你还不放我一马。这种人情债式的人际交往在中国屡见不鲜。 中国的会计人员不可避免要受到这种中国式处世方式的影响。而《会计法》本身的不完善也使这种处世方式得以大行其道。《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却没有规定单位领导人如果利用职权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该受到怎样的处罚,而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又该得到怎样的保护。有法不依可以通过加强执法解决,无法可依却会使有关当事人直接受到伤害。但即使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处世方式决定了在一个单位,会计人员如果违背单位领导人意志办事,最低的惩罚也是穿“小鞋”,让其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因此,作为生活于现实中的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处世方式上往往带有“中庸”的色彩。 (三) 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行为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行为方式最大特点就是“无为”和“不争”。讲究的是保护个人利益,对自己利益范围之外的东西“不争”。“无为”思想的本意是要求人们克制欲望,而在现实中却演化成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消极处世态度,在个人行为上则表现为:第一对见义勇为之事冷漠对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二,对待自己的工作不积极主动,只做份内之事或整天混日子;第三,处理问题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特别是第二、第三种行为危害相当严重,因为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效率的降低,大家都不肯多做事,人浮于事,使整个社会运转处于一种松松垮垮的状态。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办事效率低下、相互推诿等恶习的形成,其思想根源也就在这里。 中国很多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不得而知。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肯积极学习业务,干工作马虎应付,审查有关会计帐务时马虎从事,对出现的错误知情不报,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单位领导做假帐行为也睁只眼、闭只眼等不正常现象的出现虽说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肯定与有关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上述模糊观念有关。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它的危害将是长远的和潜移默化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的危害
在1998年9月至12月初,我国台湾地区股票上市公司陆续发生财务危机,引发了股票挂牌价格持续下跌,进而套牢了证券金融公司及银行,引起了巨大的金融信心危机,就连金融票券公司也发生跳票,影响面高达3000亿元新台币。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制造虚假业绩和获利能力造成的。还有面对社会上的假烟、假酒、假药、假文凭、假广告.......,人们都深恶痛绝,对于本应以诚信为灵魂的会计领域,如果也处于被人们厌恶、唾骂的境地,最终必将导致社会经济危机和价值危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二)、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如果企业不是通过正常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是想方设法做假账,而这个“重任”最终会落在企业的会计人员身上。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做假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因素,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其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则是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会计职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中国会计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会计行业的大忌,如不及时加以治理,会计行业将毁于一旦。
三、基于文化角度的会计信息治理对策
要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从文化层面上讲,可采用以下对策(一)尽快出台《监督法》,完善监督体制
中国人不爱管“闲事”的观念的形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是中国当前法制不健全的一个反映。尽管在《会计法》中规定不得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但没有规定对打击报复行为进行惩罚的相关措施。因此,为保护敢于检举揭发问题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尽快制定专门的《监督法》,对有关检举制度进行完善,对打击报复检举人的行为制定出具体的量刑标准,依法保护检举人的合法权益,使会计人员敢说话、说真话。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要法治不要人治
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源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管理总是人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法治,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为推进法制建设,中共十五大已明确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顺应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法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并且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对有关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外,在加强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逐步培养出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三)要充分重视分析精华文化的重要性
在看到传统文化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很多积极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在讲究包容的同时,也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骨气;讲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际原则;讲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为人原则;这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发扬的。只要我们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把这个过程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我们的文化必 然能够引导我们的思想向好的方面发展。 (四)要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防范企业会计人员舞弊行为
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士,应在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后续培养与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防范企业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 会计人员是接触企业会计资料的最直接的人员,对企业会计人员舞弊行为的防范同样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防范企业会计人员舞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会计法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对企业来说,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越薄弱,漏洞越大,其发生舞弊的概率也就越大。很多会计人员贪污、挪用犯罪之所以发生,而且长期末被发现,并不是会计人员的犯罪手法有多高明,恰恰是由于单位会计工作制度建设不到位,岗位分工不明,监督稽核乏力等因素所导致。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预防会计人员舞弊的一项基础工作,任何单位都要予以高度重视。
(2)坚持完善现金管理制度
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与现金相关。因此做好现金流转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完善现金流转的控制需要建立一套现金控制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批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收支核算制度、账目核算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定期盘存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内控监察制度等。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道德冲击”和“利益诱惑”,为了避免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和国家的正当利益,就要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入手。各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通晓专业会计知识,胜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已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士,应在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后续培养与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 华.探讨会计信息失真[N].中国财经报,1999-5-6(3). [2]潘远增.从近期多家台湾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财会通讯,1999,(2):18-20. [3] 孔子.论语:乡党第十[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61. [4] 老子.老子:第五、八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27.
[5]《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
[6]“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下一篇
:
企业财务重整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会计
信息
真的
文化
根源
及其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