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三)
销售价格:
图1 盈利质量特征体系结构图
(四)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明确了盈利质量的基本特征之后,本节主要分析探讨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来为盈利质量评价的指标选取奠定理论基础。影响盈利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其中的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利润来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关联方交易等等。
1.利润来源
利润总额主要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二个主要部分组成。营业利润包括日常活动产生的经营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三个部分,它们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利润构成如图2:
图2 利润结构图
一个发展稳定的企业,其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经营利润,也即是由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来支撑,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企业的投机行为或者短期的投资行为,更不是信赖于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大多产生于企业非日常的、偶然的经营活动,具有短暂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属于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如果某一企业利润总额中的非经常性比重很高,则表明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非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利润水平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不符合高水平盈利质量的基本特征,盈利质量水平也就会相对偏低。
2.会计政策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在编制会计报告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法规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性是会计政策的特征之一,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在符合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时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中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如遵循合法性原则、公允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谨慎性原则,那么企业的盈利质量相对较高。
3.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二、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三、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事项本身,也使得有必要估计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因此,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态度,是谨慎型还是乐观型。
4.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是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两方及两方以上同受一重大影响,不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交易对利润的影响有两方面:即数量与质量方面。
(1)数量方面。关联方交易能使公司节约交易费用;关联方通过转移定价和资产重组,调整利润。
(2)质量方面。关联方交易主要通过一下方面影响利润:交易类型及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交易的金额及比重、交易是否伴有现金流、定价政策等。
5.信用政策和存货管理
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性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企业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和稳健的存货投资策略,就可能意味着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的增多,进而导致坏账的高水平。若企业没有做好信用管理的方面的内部控制,如在赊销没有进行严格审批或在赊销后不积极催收客户欠款,则企业易面临重大财务风险,那么盈利质量也会相应下降。
6.经营管理水平
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例如企业的 CFO可以通过加强预算报表的编制和管理来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严格控制各项间接成本费用的发生,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毛利率。在提高单位产品边际贡献的同时,控制各项期间费用的增长,特别是管理费用的过度上涨,从而全方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质量水平。
7.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具体说来,包括观念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经营发展能力。从利润的构成和来源分析,公司净利润的金额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而营业收支净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所产生的利润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也主要取决于主营业务的增长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应该围绕主营业务展开,要把发展主营业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目标。即是企业走多元化经营路线,也不能动摇主营业务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否则企业将可能失去其竞争优势,甚至会影响其市场地位。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的关键。因此,发展能力越强,表明企业未来利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越高,盈利质量就越高;反之,盈利质量则较低。
8.社会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针对的公司上市资格的限制条件比较多,但是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力度却不够。证监会、财政、审计、税务部门等作为政府监督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如果由于一些认识上的缺陷等,监督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监管措施不到位,都将导致上市公司较低的盈利质量。反之,监管部门若能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盈利质量的降低。
综上所述,盈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图3如下:
图3 盈利质量影响因素结构图
二、国内外盈利质量研究相关文献述评
盈利质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68年Ball和Brown的研究《会计盈余的经验评价》以及Beaver的《年度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至此,会计利润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开始成为实务界、学术界的焦点。国内外早期的相关研究关于利润的质量问题涉及较少,而是主要集中在会计利润的数量方面。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盈利质量逐渐成为了会计学术界的新研究焦点,会计盈利质量方面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
(一)国内文献
李树华、陈征宇(1998)发现资产质量与上市公司的收益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对而言,沪市的这种相关程度更为显著。余新培(2003)定性分析了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互补性,通过对影响盈利质量的因素分析,提出辨析收益质量的方法。
王志台(2000)以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作为盈余质量衡量的标准,检验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能从利润总额中识别出主营业务利润成分作为资产定价的依据。结果他们发现,市场并不能有效区分主营业务比重不同的股票。赵月,葛长银(2004)从利润形成角度和利润构成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蒋义宏(2001)采用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标准。他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哪些特征的公司倾向于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研究表明,ROE略高于6%(配股资格线)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对较差;IPO上市公司发行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显著高于发行次年,盈余质量较差;EPS略大于O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差。倪敏,张华(2003)在《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问题的探讨》认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在企业的利润构成中,经常性的收益所占的比重越大,表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在企业的利润实现中,能够带来相应现金流入,表明盈利质量较高。
李春华、李世军、胡志文(2003)等认为现金流量是收益的真实体现,以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为依据,设置了5个反映现金流量与利润比值的指标: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现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现金毛利率/产品毛利率、投资收现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
/6/6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下一篇
: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上市公司
盈利
质量
实证
研究
以房地产
行业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