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二)
销售价格: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等特点来处理会计业务,大量的会计信息得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并通过网络系统迅速传递。
2.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不仅让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计账、算账和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计算机极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3.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使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提供更快的服务。
4.促进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使会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经营管理方面,从而促使会计工作职能进行转变,使会计通过经营管理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带动或加速整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5.促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方便和规范了严格的预算管理,使部门间绩效核算得以顺利实现,使各会计期间的费用及利润数据更加准确,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6.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7.可以有效的防止造假作弊等现象的发生
符合国家规定的的会计软件,都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工作性质设置权限,增设密码,财务人员只能使用,不能篡改其程序,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系统真实、准确和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1988年)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
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注3)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律
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与计算机相辅相成的结果
会计知识在计算机应用中体现,实现会计电算化需要会计理论。
2.会计电算化软件推行的基础是会计基础工作
从计算机软件的特点来讲,它是以一定的规划为基础处理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才能维护和运用好会计电算化软件。
3.市场牵引、技术推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律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就来开发什么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形成市场牵引;技术推动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其更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市场需求,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4.会计电算化软件必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
下一篇
: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会计
电算化
系统
应用
问题
解决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