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一个单位建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降低。依据该假设,审计实质性测试是以内部控制测试评价为基础,从而形成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Mautz and Sharaf),审计人员的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实施实质性测试,确定其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但管理舞弊的舞弊主体为管理当局,其所处地位特殊性,极易逾越内部控制,无论是内部控制结构还是内部控制要素,防范管理舞弊均失效。正如SEC于2003年6月正式发布的最终规则中所指出的,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是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因而审计管理舞弊时,审计师即便对客户的内部控制开展再科学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在发现管理舞弊方面,远不如对其他三种错弊的甄别有效也不足为奇。
①本文讨论的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层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据此定义管理舞弊的舞弊者是管理层(Top and middle management levels);受害者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而把二者联系起来的舞弊工具是财务报表,因此舞弊财务报表是管理舞弊的主要特征之一。本研究界定的管理层是指那些拥有足够高职位可以驾驭日常内部会计控制或不受内部会计控制的人。
Eilifsen, A. , Knechel, W. R. and Wallage, P. 2001.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Model: A Field Study, Accounting Horizons, Sep. , P193 ~ 207
J. Gangolly, Advanced in Accounting, Supplement 1, JAI Press Inc. , 1989.
The Panel on Audit Effectiveness designated by POB of SEC.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by The Panel on Audit Effectiveness [OL]. . airm. com/advancy/00commltr/00audeff, html, 2000.
Zimbelman M. F. 1997. The effects of SAS No. 82 on auditors attention to fraud risk factors and audit plann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 75 ~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