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XCLW122397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的现状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三、应对会计集中核算采取的措施
内 容 摘 要
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财政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再进行会计核算,而在财政部门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分别核算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这是加强财政对单位收支的监督的重要措施,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阐述作者的观点。
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的现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核算中心,对被审计单位重点审计收入的筹集、支出审批、财产物资管理的情况;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审计主要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资金管理的情况。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为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技术方法及工作程序难以完全适用,被审单位发生新的违纪违规现象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认定上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
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明确审计对象,审计机关要把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作为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对象,把单位负责人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通知书在主送被审计单位的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审计承诺书由被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共同签字承诺。调整审计内容和重点,把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或监督不到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作为审计的监督重点,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审查有无设置账外账,有无用合法发票虚列支出、把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外围调查和延伸审计。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
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我县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保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收支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出纳岗位,由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统一代理各单位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各单位设立报账员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加强财政对单位收支的监督、提高核算效率的重要措施,但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审计机关要认真研究,采取新的办法和措施,应对会计集中核算。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的现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机关在审前调查中既要搜集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控制度、资产管理等资料,又要搜集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情况资料、代理记账单位有关会计资料,来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下达审计通知书在主送被审计单位时,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在审计工作中既要协调审计组与被审单位关系、会计核算中心的关系,又要协调被审单位与核算中心关系。对被审计单位重点审计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支出的审批权的情况;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审计主要是对其负责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会计资料档案保管及资金管理的情况。在对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如凭证审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的调查,了解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审计会计核算中心在会计核算中的账务处理是否有差错,是否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来评价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同时通过对会计核算过程等工作的审计,看会计核算中心在工作中是否有违规情况。对被审单位的审计,着重通过对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对照国家财经法规,看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是否违规,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在审计操作程序上,在对财政财务收支相关取证材料的认定先由会计核算中心签注意见,然后再由被审计单位签注意见;在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由被审计单位对与审计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审计报告也只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没有征求会计核算中心的意见。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资料真实性提高,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1、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在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在发生收支业务时,由核算中心负责审核各单位的原始凭证,并按资金的不同来源和支出内容按统一的口径办理资金结报,运用会计电算化手段,严格按会计制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避免由于单位利益偏差而产生的数据不实,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2、强化了会计监督,减少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监督由过去被动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单位的经费支出必须经过核算中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保证了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防止了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增强了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位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问题的发生,保证了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有效解决了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管的"缺位"问题,使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公开选调的方式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选调到会计核算中心,在工资、人事等方面与原单位脱钩,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的问题,解除了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的后顾之忧,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
㈡、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为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了基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由在会计核算中心使用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使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审计成为可能。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审计机关可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有利于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电子数据进行采集,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通过分析测试,确定线索,重点核查,改变过去手工审计“撒大网,盲人摸象”的审计方式,减少现场审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发现和揭露在会计领域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的问题,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审计多年摸索总结出的一整套技术方法及工作程序将难以完全适用。一是审计程序的执行、会计资料的收集和取得、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的形式、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下达和落实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给具体操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一般性、常规性的账面违纪问题明显减少,但会计核算中心本质上是一种会计代理制,其会计核算与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造成了会计人员与单位的财务收支等经济业务活动的脱节,因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由于进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单位在资金使用及纳入核算范围上的限制,使被审单位会发生新的违纪违规现象。部分单位将门面租金或其他途径取得的收入不纳入核算范围,另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利用工会、协会或下属的非集中核算单位的合法账户进行不合法财务收支、转移资金等;利用往来账户,虚构往来关系进行收支调整、资金调拨;以假发票报账,使会计记录无法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从而使违纪行为可能更隐蔽,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得有些经济事项分离脱节,审计工作变得复杂化,从而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如对单位收入的审计,因发票存根与会计记账联的保存部门和地点不在同一处,勾稽关系的核对将不如以前方便。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有利于会计制度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对传统的审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账目为基础的普查式审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用,必须选择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因此,就一些会计核算差错方面的责任,在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就可能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得资料提供、具体事项问询、责任的认定与归属的难度加大,最终将影响到审计的质量。
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全部采用了电算化,而且会计核算软件也在不断的升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使用电脑和运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熟练使用相关审计软件的能力。但相当部分的审计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很难适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变化。鉴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会计的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已成为必然,但这并不能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就不存在问题,就没有违规违纪的现象。新的形势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更广泛的知识,不但要懂审计业务,熟悉财务管理,而且还要懂计算机,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应对会计集中核算采取的措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它不能代替审计,审计机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计监督:
㈠、明确审计对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账目、银行账户和其他会计资料全部移交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但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收支自主权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改变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单位的会计主体和财务责任,也没有改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只是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明确在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机关要把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作为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对象,把单位负责人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有责任配合审计机关搞好审计工作。
㈡、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因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法律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仍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但还必须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并注明要求配合的事项。在审计承诺上,因审计资料由会计核算中心提供,审计承诺书则必须由被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共同签字承诺。在审计责任界定上,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应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对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对串通违纪违规的由双方共同负责。在审计决定的落实上,由于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因此,审计决定的下达后,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协助执行,审计决定书在主送被审计单位的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并要求将其执行结果在规定期限内反馈给审计部门,以便审计人员随时掌握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
㈢、调整审计重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财政财务收支监督得到了加强,规范了会计核算,因此,审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审计重点。一是把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或监督不到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作为审计的监督重点,不留死角。二是淡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工作重点加大对重点部门、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力度,对一些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全程跟踪审计,有所侧重地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意识和本领,从根本上保证财政资金科学、有序地管理和使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基本建设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开工前审计。
㈣、深化审计内容。一是注意审查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发现单位财务管理的簿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二是在审查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审查是否把全部收入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有无设置账外账、以物抵收、报支抵收的行为。三是在审查支出合规性的基础上,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无用合法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是否有把专项资金挪用他用,资金支出是否发挥应有的效益。四是审查财产物资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将国有资产出借、出租收入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私设小金库。五是审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有无将收回的款项长期不交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留在本单位周转使用。
㈤、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法。随着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审计方法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一是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减轻手工审计的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适应核算中心会计核算电算化。二是加强外围调查和延伸审计,确定会计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情况,审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从中发现管理上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平,《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2005年10月18日
2、冷翠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第2期
3、成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对审计监督的影响》《审计文摘》2005年第3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下一篇
:
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会计
集中
核算
审计工作
影响
采取
措施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