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XCLW149021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二)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
(三)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
(四)外债与通货膨胀
(五)国外通货膨胀和国内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后果-危害
(一)窃取了持有金融财富人的财富
(二)投机忽悠者更疯狂
(三)造成市场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
(四)造成市场经济的度量尺失准
(五)造成大量失业
(六)社会需求供给失衡
(七)社会危机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四.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危害
(一)动摇历史成本会计的存在基础
1.名义货币计量单位
2.历史成本属性
3.持续经营的假设
4.配比原则
(二)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影响
1.资产计价失真
2.利润计量不实
3.企业成本补偿不足,再生产能力削弱
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满足决策者需要
五.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如何应对
(一)资产定期评估法
(二)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
(四)无形资产限期摊销
(五)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六.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结论
内 容 摘 要
为什么想研究通货膨胀?记得1980年上小学时1分钱可以买2个水果糖(当时有1分钱买糖超有幸福感),而如今世面上没有1分钱流通了,现在的小孩手中有100元钱并不觉得幸福,通货膨胀到底让我们失去了什么?为什么节衣缩食存钱的人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为什么传统会计在未来会失业?
大家都知道通货紧缩在政治上办不到,所以通货膨胀是一种捷径,全世界都在走通货膨胀这条捷径。
货币放水的尽头-让我们变得自负起来!开始对未来的收益异想天开并相信,如果政府没有过度干预,经济就会快乐地发展。年复一年,能为所有人创造更高收入。我们对经济增长信心十足,以至于我们可以在昨日接受教育,今日消费,明日退休,后天拥有良好的医疗保障,并为我们的孩子假造更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的储蓄却少得可怜。我们异想天开认为资本市场会让一切井井有条,回报率高到足以满足我们的幻想,只需要享受没有必要做出牺牲。事实上所有这一切都是假象!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到需求拉动型通胀的通道,我们对币值已失去信心-通胀激增!通胀疯狂下,忽然之间按历史成本计价的传统会计,所报送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上到经济专家下到普通会计人员,面对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冲击,个个都垂头丧气败下来了。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经济决策,全世界财务人员都在思考如何处理好财务问题?
而通货膨胀会计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世界性会计难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核算呢?通胀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给予了很大的冲击,到底我们按历史成本会计核算,该如何做账才真实可靠有用啊!多做市场调研用适当的方法,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可靠的情况,对会计数据加以补充说明。
我研究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的意义是如何更真实更可靠更快捷提供会计信息,让会计工作不是纸上谈兵更有意义,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国家为了拯救经济危机,采取大力发展公共工程、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的办法,人为增加有效需求,为相对过剩的商品寻求市场,这必然出现财政赤字,而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向中央银行贷款,造成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量,而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是为生产、商品流转所需要的,过多的货币必然导致通胀。
(二)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
国家为了缓解经济衰退,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采取隆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利息率,盲目扩张信用信贷和消费信贷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当信用的扩张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出现信用膨胀。当信贷的扩大超过了生产、流通的需要,致使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三)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
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资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资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因此经济过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市场货币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四)外债与通货膨胀
在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幅度提高利率的情况下, 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展的停止和难以应付还本付息负担而造成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五)国外通货膨胀和国内通货膨胀
由于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更快更便捷,且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发展,通货膨胀往往由种种途径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例如价格途径、需求途径、国际收支途径等等。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产生原因是以上几点,所以通胀必然会对经济产生危害?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危害
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由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裸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是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究竟会产生什么危害:货币信任危机。自从纸币诞生,市场上又多了个财富分配的工具。掌握了政权的统治者都要发行自已的货币。而且具有排他性。它只不过是信用符号,原来对应的有等价黄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一)窃取了持有金融财富人的财富。
直接或间接持有现金的人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暂时以纸币形式储存,当币值稳定自己财富不会缩水,通胀使自已很难以付出的劳动成果换回等量纸币,在以等量纸币换回等量的劳动成果。而且不断的通胀,货币的购买力不断的下降,发行纸币就窃取了纸币持有者的劳动成果。造成了老实人吃亏,本身他们创造了财富,但储存了财富不消费就是很大的贡献了,不知不觉窃取了人们的财富会造成很大的不公和惶恐。当勤勤恳恳的工作者不愿踏踏实实工作而忙于消费时就会造成更大危机。
(二)投机忽悠者更疯狂。
由于通胀的现实和预期的存在,人们发现直接或变相购买资产,不用辛苦劳动都能获得财富,在有初期挣钱的效应带动下人们纷纷效仿,房价、股价、期货产品不断上涨等等,不断的出现,做实业的发现没有做炒做的挣钱,老实人没有投机人挣钱,踏踏实实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这社会的可以真接消费的产品越来越少,很多人会成为专职的投机者,而不去就业。很多人举债来进行投机贸易。
(三)造成市场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
大量印的纸币通过各种形式很快流入了市场,必然需要购买更多的产品,投放的货币放到哪个行业,产品就会供不应求,关联产品需求就很旺盛,短期投入了大量的钱到铁公基,就造成了钢铁、水泥需求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到这个行业,一旦产能短时间的过大,就会造成这类行业短期繁荣,过后倒闭。但很多从事这类行业的人短期很快的挣到很多的钱,催生了其他消费行业的火爆,通过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等等向市场注入了很多纸币和需求,人们发现干什么都似乎很挣钱,大量的高档消费场所不断的涌现。但随着投入的结束,人们的挣钱难度不断增加,消费会降低,就会有很多的企业倒闭。
(四)造成市场经济的度量尺失准。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按合同办事,但签的合同都是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由于通胀,使度量价值的标尺币值在不断的变化,使很多合同都成为了废纸,原来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是公平交易,是双赢的,在币值不稳定时会造成利益分配不公。如不违约由于原材料和劳工成本的上升就按合同供应就会亏钱,消费场所不涨价就亏本,涨价有人不涨就会造成恶性竞争,不涨工资员工不满意,涨工资老板亏本。
(五)造成大量的失业。
通胀人们都很浮躁,有很多行业由于短期的需求旺盛而挣钱容易,使传统行业的人很多都想上热门的高薪行业挤,使传统行业有大量的人跳槽,没跳槽的人希望涨工资,但传统行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缓慢,涨工资就赔钱,赔钱就关门,关门就造成就业的岗位减少,不断的倒闭使工作更难找,就会造成大量失业。
(六)社会需求供给失衡。
人们对货币失去信任就去寻找实物去抵制通胀,但实物的正常供给能力是有限的,有序的供给,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成本是最低的,当大家囤积时造成需求忽高忽低,一会供不应求,一会供应过剩,还有库存物流费用,造成供给产品的种类不均衡,最终造成正常的产能破坏,均衡连续的生产是企业的最佳生命状态,社会需求供给失衡倒闭等过剩危机都会出现。
(七)社会危机。
一旦人们不愿持有某一种货币,把纸币纷纷换成黄金或他国货币时,就会引发大量社会危机。卢布曾经1卢布换两美元,但失去信任时4000卢布换1美元。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产生危害足以让经济倒退不前!细思及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真让人担心啊!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中国楼市的上涨一直就没有停过,尽管中国民众被骗的一愣一愣,却不知事后找谁算账。大家的研究层面都停留在对央行发行货币数量的关注上,很少有人以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研究通胀预期,因为,如果发生通胀只有这两个因素产生的作用最大,忽视了任何一个因素,对市场的预期判断都不会准确。
在中国最近有一个词炙手可热,那就是:涨价。先是房地产去库存下的全国房价上涨。接着是去产能下的煤炭、钢铁、铁矿石等的上涨,再接着是包装印刷、运输、化工原料、电子元件等等的上涨,然后是更大范围的上涨,连最不可能上涨的手机等都开始上涨......
不知不觉中大通胀已经到来。经济学理论再次体现出强大的中国本色,很多时候,当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的时候,一般都面临着降价去产能、去库存的局面,而中国却是提价去产能、去库存,不知道应该说这是一种奇迹合适,还是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更贴切!
涨价的结果必然会反映到经济数据当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全国居居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高于预期的2.4%,以及去年12月的数值2.1%,创下了两年半来的新高。1月份的PPI同比上涨6.9%,远高于预期的6.5%,同时高于2016年12月份的数据5.5%,创下了超过5年来新高。由于PPI上涨迅猛,向CPI传导的步伐将会持续,而这意味着更大通胀压力,意味着涨价风已经难以停下来。
凡是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都有狂发货币的共性。根据各个省份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至少有16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超过GDP,如果把相关省份的地方两会上公布的计划全部加起来,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高达40万亿以上!这些庞大的投资规模一旦付诸于实施就不可能停下来,因为停下来就面临着烂尾工程,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而投资就意味着庞大的货币需求和资金投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1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已经高达3.74万亿,创出历史新高。中国在2016年加杠杆使用了18万亿的社会总融资,而2017年1月份这1个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已经高达3.74万亿。但是对于投资过大过于密集所导制的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及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中国是一个大经济体,疯狂的通胀,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眼下几十年的传统记账方法现已无法立足当下,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危害不可小瞧啊?
四.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危害
(一)动摇历史成本会计的存在基础: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特点是用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用所耗用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与营业收入的配比来计量会计期间的盈亏。历史成本运用一系列假设、原则、方法、估计和程序,在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产生有意义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般认为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币值稳定假设之上的,按历史成本入账后的资产账面价值在资产的存续期限内一般不再变动。但是通货膨胀条件下,历史成本会计存在的基础受到巨大的冲击。
1.名义货币计量单位。会计人员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分析、确认、记录、汇总和报告特定个体的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会计所处理的只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及结果。我们假定货币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尺度,用它去度量不同时间的各种生产要素,但是忽略了货币单位本身价值会由于购买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张三2015年10月在成都青羊区西胜街购入100万住房,由于通货膨胀,李四2016年10月在成都青羊区西胜街同小区同面积同楼层要付180万才能买到相同住房,李四比张三多付了80万元。随着房价上涨,李四购买力下降。历史成本所运用的就是名义货币单位,因此在物价变动环境下,采用名义货币计量会计要素,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实际意义。
2.历史成本属性。历史成本是指在取得资产和劳务所付出的代价。以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计价的优点是经济业务的记录有客观可靠的依据,便于日后的验证和核实。但是,当物价发生了变动或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后,原始成本数据就不能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历史成本不能反映现在购入、现在出售、现在继续使用该项资产对企业的价值,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
3.持续经营的假设。这一假设把会计计量界定在长期而有延续的时间中,从而为企业长期资产按原始成本计价提供了理论基础。企业不享受物价涨跌带来的收益,不受涨跌带来的损失。但是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当通货膨胀下物价工资上涨,而现行会计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是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持续经营假设如同纸上谈兵胡言乱语说疯话!
4.配比原则。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中,与收入相配比的是所消耗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如果购进资产日和转为费用日相距很长时间,因通货膨胀,原始成本和现时成本可能相差很大,如相同房子去年100万元今年就180万元相差太大,所以产生的利润难以说明实际的经营成果。原始成本的配比原则还可能导致成本补偿不足,企业难以持续经营。
(二)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呈天文数字般地急剧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正常的经济活动日趋紊乱,导致整个货币制度崩溃。此时,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势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引起一连串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正常开展。其主要表现在:
1.资产计价失真。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所计列的资产价值能够准确有效应地反映企业的规模、能力和真实财务信息。但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是购置该项资产时的价格,其实际价值却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受到损失,资产负债表所列的资产总额不能反映以现时价格表示的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规模和现时经营能力。在通货膨胀下,未摊销历史成本会与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的实际价格不相符,或偏高或偏低,造成资产计价失真,同时,对资产折旧价值的计算偏低,会虚增当期利润;货币性资产贬值造成一定程度购买力下降;持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在整体会低估所有者权益,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影响到投资人和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
2.利润计量不实。企业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收入和成本费用及其相抵后的经营成果。通货膨胀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收入是本期的现时收入,而与其配比费用成本是前期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因此会出低估成本虚增利润的假象。造成利润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歪曲,造成传统财务会计报表严重失真。
3.企业成本补偿不足,再生产能力削弱。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物价上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厂房、设备、工具等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中如折旧费、销售成本等反映的都是历史成本。时间越长,现时成本和历史成本的差额就越大。所以通货膨胀条件下,产品成本必定低于销售时的实际成本。同时固定资产折旧不足以补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通货膨胀将导致企业经营能力所到削弱购买力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水平。
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满足决策者需要。在通货膨胀经济环境中,不同时点的货币购买力是不一样的,如10年前购车床1台是1.20万元,而2017年购车床1台是12万元,2台车床共计13.20万元,因此不同购买力的货币简单相加没有任何意义,会计信息不真实,影响决策者对失真会计信息做出正确评价。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信息已没有实际意义,该如何解决达到平衡,眼下我们传统会计应该如何应对?
五.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如何应对
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传统会计针对通货膨胀影响、企业成本核算、补偿不足等问题,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保证传统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资产定期评估法:在通货膨胀下,按国家相关资产评估的法规、 政策指导下,采用物价指数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或汇率调整法等方法重估固定资产价值,作为每年调整的基数。
(二)采用加速折旧法:在通货膨胀下,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其与实际消耗的价值水平相当,减少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的损失。
(三)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在通货膨胀下,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指数调整法等尽量避免库存损失。
(四)无形资产限期摊销:在通货膨胀下,对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
(五)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在通货膨胀下,对价格变动剧增的重要资产按重估价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作为抵避险基金。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下以上几点仍不能全面解决财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传统会计继续不断摸索前进吧!
六.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结论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放水,而货币放水造成杠杆率太高,造成物价上涨,造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的本质都是债务过多的危机。一切问题都是财务问题!
问题关键是,我按历史成本法做了20多年会计,现在力不从心感觉自己不会做账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前途一片渺茫不知何去何从?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机械的听话的学习生活着,没有创造性,随波逐流。通货膨胀下,上有老下有小危机四伏,不知该如何面对日新月异变化多端的货币政策和生存环境。我看了很多经济类相关书,书本上多数理论只是纸上谈兵都已赶不上经济前进的步伐了,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上到国家下到经济学者都在学习摸索阶段。
个人摸索的观点仅供参考:通货膨胀下,用友软件作为目前中国最好财务软件已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了,一切都要从长计议。要想使会计信息继续保持其应有的真实可靠性,企业在对外报送会计报表时仍以历史成本报表为主,同时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应提供通货膨胀的补充信息,多做市场调研用适当的方法,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可靠的情况,对会计数据加以补充说明。我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通货膨胀财务问题一定会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办法出台!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大家不断前进加油研讨吧!
参考文献
1.简世勋. 货币放水的尽头. 失信的货币. 2016, (1):176-178
2.张华桥. 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如果水价上涨五倍. 2014,(1):163-166
3.玛丽.施米希. 参考消息. 珍惜现在. 1998,(10):1-2
4.蔡昌. 税收筹划. 生产研发的税收筹划. 2016, (1):134-139
5.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 二十年公司--表面的胜利. 2014, (1):106-108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下一篇
:
我国房地产行业财务绩效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通货膨胀
财务
问题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