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XCLW174754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目 录
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概述. . . . . . . . . . . . . . . .2
1.1 对量本利分析法含义的界定. . . . . . . . . . . .2 
1.2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2
1.3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 . . . . . . . . . . . . 3
 1.4 量本利分析的产生背景. . . . . . . . . . . . . 3
2 量本利因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3
2.1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要素分析. . . . . . . . . . . 3
2.2因素敏感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4
3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 . . . . . . . .5
3.1量本利分析法的作用. . . . . . . . . . . . . . . 5
3.2量本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 . . . . . . . . . . . . 6
4量本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 . . . . . . . . . . . 7
4.1量本利分析法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 . . . . . . . 7
4.2量本利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 . . . . . . . 8
4.3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短期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 . . . 8
4.4量本利分析法在定价决策中的运用. . . . . . . . . 8
4.5量本利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 . . . . . 8
5问题与解决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9
5.1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 . . . . 9
5.2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 . 9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内 容 摘 要
本量利分析是指用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成本、销售、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定量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还是被广泛运用于成本预测、生产决策、企业短期投资决策、定价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或者决策方面。文章主要探讨了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企业管理运用策略;通过对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及其局限性引导出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量本利分析;应用;管理;策略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
量本利分析也被称为盈亏平衡分析,共有三个基本要素: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利润。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我国正在推行一些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如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企业技术经济分析,还可以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而且简单易学,操作方便。
1.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概述
 1.1对量本利分析法含义的界定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2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盈亏平衡点的确定
 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即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盈亏平衡点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用实物量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即销售多少数量的产品才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状态;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即销售多少金额的产品才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确定盈亏平衡点主要有基本等式法、边际贡献法以及本量
利分析图等方法。
 基本等式法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基础上,计算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单价*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边际贡献法是指利用边际贡献与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直接计算盈亏平衡点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二)安全边际指标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计划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安全边际可以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形式来表现。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只有当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时,超出部分所创造的边际贡献才能形成企业的营业利润,而超出部分就是安全边际。因此,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
 1.3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固定成本,该模型主要用于保本分析和保利分析。
 1.4量本利分析的产生背景
本量利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经非常完善,并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时至今日,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保证。
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本量利分析技术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理论日臻完善,成为现代管理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 年代初,我国引进了本量利分析理论,它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十分有用的资料。借助于这种方法,企业可以预测只有销售多少数量的产品才能保本,或者预测在一定的销售数量下能获得多少利润,或者要获得一定的利润,必须销售多少产品才行,以及为了扩大销售数量,必须把产品的单价降为多少等。
2.量本利因素分析
 2.1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要素分析
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要素共有三个: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利润。
产品数量
量本利分析法中的产品数量是指生产量和销售量相一致的数量,也称产销量。实际上,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时期(如一年)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不尽一致,这可通过分别计算等办法来解决。
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以货币表示的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全部费用支出。这种费用还要进行分解,一般用数学方法分解,主要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利润
利润是剩余产品的价值。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销售过程中实现的。
利润总额是企业最后实现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其它销售利润-资源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在量本利分析中,利润一般指销售利润,有的亦指含税利润,即销售毛利。
 2.2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分析技术。它是研究一个系统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该系统状态会发生怎样变化的方法。敏感性分析具体研究的问题是,一个确定的模型在得出最优解之后,该模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参数允许发生多大的变化,仍能保持原来的最优解不变;或者当某个参数的变化已经超出允许的范围,原来的最优解已不再最优时,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重新求得最优解。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是研究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售量这些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具体说来,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就是分析由盈利转为亏损时各因素变化情况和分析利润敏感性。由盈利转为亏损时各因素变化情况分析就是分析确定那些使得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也就是计算出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销售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分析利润的敏感性是分析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各因素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在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微小的变化导致利润很大的变化,说明利润对该因素很敏感,该因素被称为敏感因素;而有的因素很大的变化只导致利润不大的变化,说明利润对该因素不敏感,该因素被称为不敏感因素。
3.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评价
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效益的新途径。但是,量本利分析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在价格、销量无显著变化的基本假定下进行,否则,这种方法将无从解释和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情况下进行的,商品的销量往往是不确定的随机变量,在这种情况下,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定得不到满足,所以,无法进行简单的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成本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短期投资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如果经营安全率在10%以下,说明企业经营状况差,决策方案不可靠,经营危险。提高经营安全率的措施有:第一,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扩大销售量;第二,降低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使盈亏平衡点向低销售区移动。
3.1量本利分析法的作用
 1. 判定企业经营状况好坏,提高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根据量本利分析图,可以较直观地看出企业目前大致处于盈利区还是亏损区,生产经营状况如何,企业安全性高低等,使企业财务决策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
 2. 帮助企业控制成本费用,以增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现实性。 通过量本利分析,企业可以找到保本点,并以此为依据,想方设法提高现有固定资产利用率,节约各项开支,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 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从而提高企业盈利的可能性和稳定性。 以保本点的价格作为企业销售收入的预期,假定固定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既定,则售价与利润成正向变动合理的提高售价意味着直接增加利润,这样就可促使企更加关注价格波动,密切注视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价格策略,以增强企业盈利的可能性和稳定性。
 4. 整合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性与持久性 。在多品种制造企业中,产品品种结构的不同,其综合边际贡献率是不相等的。 企业要提高利润必然要提高边际贡献率产品的比例,这样可促使企业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其主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使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企业盈利能力更强、更持久。
 5. 减少订货中的冲动性和盲目性 。通过量本利分析可知:固定成本与企业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企业持续经营就注定会背上这个“既定包袱”。 因而,从理论上讲,只要价格高于变动成本就可以去承接订单; 如果价格低于变动成本的,除特殊目的外,坚决不能承接订单,否则是“干得越多会亏得越多”,变动成本是产品售价的真正底线。
 6. 改变传统成本观念,树立成本动态观。经过量本利分析,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成本因时间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即使是固 定成本也是变化的,切忌静态地看待成本,或静态地将某 产品认定为盈利品或亏损品。 在成本管理、控制和考核时,应树立成本动态观。
 3.2量本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3.2.1 本量利分析对成本问题有特殊的要求。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是以有关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为条件的,即全部成本已经被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满足以下表达式:y=a+bx。理论上讲,“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完全成立的,但实际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将总成本区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2.2 本量利分析对成本与收入有线性关系的假定。
 本量利分析正是根据这一假定,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了著名的盈亏平衡分析图,帮助企业寻找保本点、保利点、盈利点、亏损区,掀起了本量利分析的高潮。但是这种保本分析值得推敲。首先,成本线与收入线并不是直线而应当是曲线。 因为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会呈阶梯状变化,变动成本往往受经
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呈曲线变化,所以总成本不会是一条直线;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价也不可能固定不变,销售收入也并非总是直线。其次,保本点的确定没有实际意义。保本点的计算公式是:保本量(x) =固定成本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固定成本差异却很大,因此他们的保本量存在很大差异。过大或过小的保本点都会失去实际意义,本量利分析时应注意这一结论的局限性。
 3.2.3 本量利分析时要求产销一致、品种结构稳定。
 平衡的产销和稳定的品种结构是企业努力追求的理想。在这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本量利分析可能给企业决策者造成错觉,尽管这种假定可使分析人员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价格、成本以及业务量对营业净利润的影响。假定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可以实现产销平衡;对于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假定在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 原来的各种产品的产销额在全部产品产销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这种假定影响了本量利分析结果的说服力。
3.2.4 本量利分析只考虑“息税前利润”。
 本量利分析中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中均不包括利息,本量利分析中的利润,指的是所得税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 。现行制度中,有关税前利润的概念很多,如利润总额、营业净利润等,选择哪个指标作为本量利分析中的利润, 关系到分析结果的质量。为了同以后的利润敏感性分析保持一致,本量利分析要求的“息税前利润”是当营业外收支净额与投资净损益之和为零时的利润总额。这种假定虽然密切了成本、业务量和利润的关系,却排除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影响利润的因素,造成目标利润预测值的偏差;而且,企业决策者真正关心的是税后利润如何在本量利分析中引进税后利润的概念,成为保利分析中应用公式计算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3.2.5 本量利分析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假定利润只受业务量、成本的影响,假定业务量等于销售量,假定成本只受业务量的影响,这三个假定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前提,也使分析本身通俗易懂。但它忽略了一个影响决策行为成败的重要因素 - - 物价变动。本量利分析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这样的信息加工程序,对物价变动极不适应,严重妨碍着分析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不能盲目套搬本量利分析的现成结论,必须积极应用动态分析、风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技术,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经营条件、市场与价格、生产要素、品种结构与技术条件等诸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修正分析结论,克服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4.量本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4.1量本利分析法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企业要确定预期利润指标,在年度开始或项目开始之前,如果仅根据市场预测的销售量以及进行成本预测。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   
即:C2=[P-(TP+C1)]/Q
 4.2量本利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如果销售价格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没有变化,企业根据量本利分析法分析出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从而可以制定该产品的生产决策。若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小于销售量,说明可以生产,因为有利可得;若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大于销售量,则可不生产。
 4.3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短期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临界收益率=临界收益/销售收入=单位产品临界收益/销售单价。临界收益率反映该产品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决定该产品能否生产,特别是对亏损产品的生产。因为亏损产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亏”,即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大于销售单价;另一种是“虚亏”,即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小于销售单价,也就是说尚有临界收益,只是临界收益不能全部抵偿固定成本而已。
 4.4量本利分析法在定价决策中的运用
市场上,很多企业经常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进行经营,总以为这样会有利润回报。因为销售数量一是受市场需求的限制,二是受企业生产能力的限制,所以这个销售数量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降价后的“多销”,只有高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才能选择降价的策略。否则,就不能选择降价的策略。因此说,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是我们进行经营决策的数量界限。用此方法还可以研究不同降价幅度可能给企业利润带来的不同影响。
 4.5量本利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培训是每个企业根据实际工作或者企业发展需要,使劳动者活动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员工知识,同时人力资源培训的资金收益还要注重利的增值和考核。
除了以上五点,量本利分析还被运用在企业存货储存管理、长期决策,分析选择工艺方案等方面。相对的,当相关经济因素例加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产品销售价格等变化时、都会敏感地影响盈亏临界点的变化。实际上,影响盈亏临界点的因素在经营活动的运动中,变化三、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举例。
5.问题与解决措施
 5.1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1.1“量—本—利分析法”并不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唯一途径。
 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但不可能增加边际贡献,所以,并没有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例如: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0.13万元,售价0.25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60万元元,则:盈亏平衡点(数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560/(0.25-0.13)=4667(单位)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销售单价=4667×0.25=1167万元假如降低固定成本200万元,则:盈亏平衡点(数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60/(0.25-0.13)=3000单位)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销售单价=3000×0.25=750万元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降低1167-750=417万元,实现目标利润600万元实现目标利润销售收入=〔(560+600)/(0.25×0.13)〕×0.25=2417万元降低固定成本200万元,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360+600)/0.25-0.13〕〕×0.25=2000万元实现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降低额=2417万元-2000万元=417万元,两者数额相等。
5.1.2变动成本变动,既影响成本结构,也影响盈亏平衡点,对提高或降低产品的盈利能力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5.1.3成本水平忽略了单位成本。
5.1.4在利用量本利分析法时,忽视成本降低递减规律。
5.1.5其他问题
 5.2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5.2.1重视对变动成本的控制
以上述举例,如变动成本从0.13降至0.10,则: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360/(0.25-0.10)〕×0.25=600万元比变动成本降低前下降了150万元。加上目标利润600万元以后,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360+600)/(0.25-0.10)〕×0.25=1600万元由此可见,这个计算结果比变动成本降低前下降了400万元,可见变动成本的降低所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固定成本。
为什么实现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降低数大于盈亏平衡点降低数,就是因为变动成本的降低提高了边际贡献率。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变动成本的控制。
5.2.2成本水平要看单位成本
我们知道,产品总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V+固定成本总额F 产品单位成本CU=(变动成本总额V+固定成本总额F)/产量Q 我们看产量增减变化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成本习性告诉我们,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反比变动;变动成本单位成本不变,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成正比变动。设产量增加为R,产品总成本为C,单位成本为CU C:=V(1+R)+F CU:=V(1+R)+F/Q(1+R)=V/Q+F/Q(1+R) V/Q是单位变动成本,F/Q(1+R)是单位固定成本 C:-C=V×R(推导过程从略)这就是说,总成本增加的部分就是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数额。 CU-CU:=F/Q×R/(1+R)这就是说产量增加,是对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发生影响,因而单位成本的降低额就是固定成本的减少额。即:单位固定成本×产量变动率
5.2.3不可忽视成本降低递减规律
5.2.4结合市场预测,对各种有关因素作全面考虑
如价格问题,由于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产销数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导致价格下降;又如由于产销量的增加而引起扩充设备,以增加生产能力的需要,结果导致固定成本的增加,造成盈亏分界点的提高,使盈利区缩小、亏损区扩大。因此在运用量本利分析指导产销经营决策时,必须结合市场预测,对各种有关因素作全面考虑,并适当缩短计划的期间和规定数量的范围,以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小结:总结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阐述量本利分析法的发展趋势,明确实施量本利分析法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洪波. 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
[2] 蔡明杰 陈四清.风险型量本利分析模型的建立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3]刘小杏. 经济增加值(EVA)基础的本量利分析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4] 郭晓晶. 浅谈正态分布对经济学中量本利的影响 [J].甘肃科技, 2010.
[5]王颖.浅谈量本利分析在施工企业的运用[J].现代会计,2003(1).
[6] 吴万锋. 试论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J].经济师, 2007. 
[7] 黄宏勤. 浅议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运用 [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8]马志荣. 浅谈本量利分析法 [J].消费导刊, 2009,(05).
 [9] 罗荣英. 量本利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意义及其局限性[M].财务与会计, 2003(01).
 [10] 沙树峰. 量本利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 2005,(03).
[11] 朱为绎 黄嘉妮. CVP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和发展[J].商业研究, 2004(02).
 [12] 刘小杏 苏宁. 本量利分析应用之我见 [J].财会月刊, 2010,(01).
 [13] 关红. “ 本量利”分析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4] 任玉兰. 量本利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1).
[15] 汪景仁 . 量本利分析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21).
[16] 褚洪生 卜华. 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9).
[17] 何子城 . 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量本利分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3(10)。
[18] 吴晓国.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管理,2009(1)


相关论文
上一篇:餐饮行业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完善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分析法 企业管理 应用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