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XCLW176726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目录】
前言…………………………………………………………………………2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1、中小企业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2
2、中小企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2
3、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经济,催生技术创新 ……………………………3
二、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3
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3
1、专业型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滞后,市场竞争力较弱……………3
2、自身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落后,改革发展不规范……………4
3、企业自身局限性较大,筹资融资困难,外部经营环境差……………4
4、政府扶持力度较欠缺,缺乏法律支撑,企业发展负担重……………4
四、加快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和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4
1、把政策扶持纳入法制轨道,整顿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4
2、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指导作用,鼓励民企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
调整………………………………………………………………………………5
3、完善人才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吸引高新人才, 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5
4、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联姻,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创造有利的融资外部环境……………………………………………………………………………6
参考文献…………………………………………………………………………6
【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改制的纵深发展,我国步入了经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交替转变的时期,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逐渐显现出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本文从宏观层面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剖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试图寻找一套能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 改革与发展 问题 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大多数的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改革模式,创新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企业规模壮大,活力增强,实力雄厚,取得了瞩目的成效,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建我国国民经济主体、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力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方案不完善、审批不规范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企业融资难、盈利低、投资市场缺失等,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如何寻求一条有效的发展模式,实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即包括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1],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界定,定量即对企业的员工数、资产和收入三方面考量;定性包括要持有50%以上的股权、较小的市场份额、年收入在5亿以下等三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成本低,相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1、中小企业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断进行体制改革、技术改革等,或依靠小生产领域批量生产中小产品,以产品的“小而专”、“小而优”增强实力,细分市场;或与大企业合作找准市场定位;或利用网络信息凝聚成中小企业群落,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发展之路,成为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先驱。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是28%。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2]。中小企业以灵活多样的发展生存模式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改革和技术的进步,构造了市场经济的主体,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小企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市场就业率取决与企业的就业容量,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需求量的饱和,使得国民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我国的大型企业大多需要众多专业性强、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范围较窄,而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尤以服装、纺织品、玩具等轻工制品为主,发展快,经济充满活力,劳动需求量大,相较大企业而言,能吸纳更多的劳动人员就业。世界就业报告2004—2005年的数据表明,在多数领域,中小企业的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的劳动力都要高出大型企业一倍以上,中小型企业的产值占GDP的份额约20%一40%,而就业份额则超过60%,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通常在制造业就业中占居更大的份额,高达80%[2]。中小型企业分布广泛,投资起点较低,以其灵活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的协作体系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满足了细化市场的需要,减轻了大企业改革的压力,在增加劳动就业率、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3、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经济,催生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由于数量较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改革,具有独特的技术、与众不同的产品和强大的优势,中小企业均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于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企业以广泛的领域、丰富的产品,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大量的创新成果随之涌现,甚至于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及创新大都来自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小企业年均发明专利占全国66%,技术创新占全国74%,新产品开发82%[3]。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源泉,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60年代-70年代,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生产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未明显出来。从80年代开始,国家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小企业可实承包、租赁、出售、兼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快了企业的改革步伐,使中小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得到了空前发展。90年代,受国际国内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自身改革劣势的影响,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着衰退的危险境地。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确定了对国有经济“抓大放小”的战略性调整,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却不够,受旧体制的束缚,中小企业一半以上均出现了亏损的现象,有的甚至濒临倒闭。
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成才和探索过程,虽然步履维艰,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仍然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GDP增长均做出了很大贡献。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量大面广,管理体制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个地区各个企业的水平也高低不同,千差万别,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也不平衡[4]。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表现出与大型企业竞争的态势,但实际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
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然而面对国家向大型企业倾斜的“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的劣势,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税收政策改革和融资困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除此之外,土地供应紧张和一些行业的垄断都给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导致不少企业家失去了信心,个别企业倒闭[5]。
1、专业型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滞后,市场竞争力较弱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水平要求低,对高新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因此,中小企业的劳动人力资源大都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或者下岗失业等人员群体,整体素质较低,而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成本,只考虑眼前利益,对员工的智力投资较低,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造成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部分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偏低,对市场的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反应,技术生产力的落后和粗放化的产业水平,使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再加上科研资金的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鲜血液,生产出来的产品附加值低,使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自身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落后,改革发展不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自身组织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随之暴露出来,许多“小而全”的企业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现象,其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改革发展缺乏必要的规范。同时,在管理上依然采取家长式的单一管理或者多头分散式管理模式,造成职能交叉,管理分散,使得改革的外部环境与改革措施不配套,经营机制转换不彻底,陷入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
3、企业自身局限性较大,筹资融资困难,外部经营环境差
据有关数据统计,当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时,有62%的企业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取得资金,而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平均成功率只有35%,其中规模小的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率高达78.9%[6]。融资困难是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局限,自有资金一般较少,需要加大资金壮大生产,就必须外部融资,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而信用担保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也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到了,也受不到专门的法律保护,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一部分家族式企业“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将资本投入到企业,更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4、政府扶持力度较欠缺,缺乏法律支撑,企业发展负担重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扶持均偏向于大型企业,在经济政策上倾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其发展规划及改革弱点从未引起充分重视,对其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明显不够,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至今依然没有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撑,政府出台的有关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较为零散,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较欠缺。
四、加快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和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产权和责权的不明晰,导致所有者错位,控制权扭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不匹配,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层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发展思路缺位,“夜郎自大”,急功近利,盲目扩张,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没有适合的外部经营环境使得企业发展乏力,竞争力减弱。这些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群体,在市场经济不断壮大的今天,其有效的改革与健康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1、把政策扶持纳入法制轨道,整顿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吸收劳动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论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7]。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的是一部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法律,因此,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应正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应针对其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保护其特殊地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根据实际情况,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等不合理的政策性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权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等方面实行与大型企业的同等待遇,并制定诸如《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或《反垄断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纳入法制轨道。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猖獗,中小企业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免疫力差,受到的危害也较为严重。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予以规整,严打假冒伪劣和各种违法经营,规范市场交易,同时,严厉整顿各级政府部门的“吃、拿、卡、要”等现象,规范工商登记的严谨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透明度,严肃司法纪律,为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指导作用,鼓励民企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乡镇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目前,乡镇企业已经直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约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半,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2]。在就业人口逐年递增的形势下,政府应正确处理“抓大放小”的经济发展方针,从思想上消除对中小企业不重视的误区,强化指导的服务意识,把搞活中小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创建和二次创业,允许其结合地方实际,灵活选择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指导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型,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更新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新”方向发展,发展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度的规整,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优势,减少其经营发展的盲目性,促进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
3、完善人才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吸引高新人才, 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尤其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人才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但在中小企业,普遍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的发展常需借助外来技术。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人员构成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5%左右,工人和学徒工占71.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仅占2.06%;高中、技工、中专程度的占21.37%;初中及初中以下占6.57%[8]。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较高,不仅仅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含量的落后,更大程度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的缺失,造成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基本的技术人才,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基于此,政府需重视中小企业相关保障的建立和落实,从创业指导、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放宽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提高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完善以养老、医疗保险等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吸纳更多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改善企业人力资本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的稳定。同时,加强政府的金融支持,对其技术创新给予资助,税收给予优惠,并配套相关措施,成立技术成果转让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分工协作,积极与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创造,以此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为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联姻,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创造有利的融资外部环境
融资难度大,资金紧张,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予以缓解,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短期内中小企业仍然难以摆脱融资难的问题。基于此种现状,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打破融资瓶颈。
政府方面,重塑银企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改变过去“政府选项、银行出钱”的旧模式,建立“政府联姻引项、企业考察选项、银行论证扶持”的新机制[9],从制度着手,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放宽放贷条件,加大资金扶持,帮助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在技术创新方面提供诸如专项贷款等专项融资优惠,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优惠贷款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的信贷服务,并定期组织银企对话交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营造和谐的融资氛围。
银行方面,重新市场定位,完善金融服务。面对如今的形势,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必须重新找准市场定位,取有效措施,大力组织存款,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实施金融服务,通过银企共同努力,建立其“双向选择、平等互利”的银企借贷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方面,寻求多方合作,取得信赖支持。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本身才是关键,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改变过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取得社会多方的信赖与支持,争取资金,改善外部融资环境。
总之,中小企业是一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良性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产挑战,也面对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树立科学合理的改革目标,大胆创新,成功进行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政府需从技术、资金、政策等宏观方面予以扶持,为中小企业创设宽松的经营环境,如此,通过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徐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4,12.
[2] 赵珍.发展中小企业与扩大就业[J].理论探索.2008,1.
[3] 吴达.中小企业,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4] 景长缨.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煤炭.2000,26,11.
[5] 乐毅.创新发展是中小企业的战略使命——著名经济学家、中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访谈录[J].经济师.2010,7.
[6] 夏金梅.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及增效举措[J].民风.2008,7.
[7] 孙发平.从战略高度认识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
[8] 陈龙梅.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7.
[9] 黄森田.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与发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下一篇
: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小企业
改革
发展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