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XCLW180029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目 录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及其内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和内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及对分类项的概述
1、调整事项的概述及其内容
2、非调整事项的概述及其内容
3、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区分
二、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修订后的六大变化
(一)准则框架结构和行文的变化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界定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范围、举例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四)对拟分配和宣告发放的股利和利润的会计处理变化
(五)对持续经营部分说明的变化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内容的变化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特殊问题辨析
(一)如何判断日后事项与非日后事项
(二)如何判断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
(三)提取盈余公积业务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四)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财务部颁布的第三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速度明显加快。此项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企业财务报表中蕴含的“或有事项”特别是已成为“事实事项”的,不能再有遮掩的情况发生。这标志着从此项准则实施之日起,上市公司昔日时有发生的或以侥幸的心理,能瞒则瞒、蒙混过关,或以寅吃卯粮、以丰养歉的形式,打个时间差,造成资产负债表信息失真并还充分利用这种失实信息做文章的现象,将得到有力的监管与有效的遏制。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上市公司;特殊问题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研究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类事项的披露,或者对企业资产存在状况提出新的证据,或者对企业财务状况或收益评价有重要影响,因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规避潜在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日后事项的披露和审计,形成对上市公司的强制性披露要求,能够有效地防止会计的操纵行为。
资产负债表是表达一个企业在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是指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关系。因此通过审读资产负债表,一可以揭示企业所掌握的资产及其分布结构;二可以揭示企业资金来源及其构成;三可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四可以有助于对企业前后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始终是处在一个动态的氛围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动态时有甚至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因此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对企业有利或不利的事项,这些事项虽不在报告期内发生,但也有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及时披露出这些事项,从而提供更相关、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在实务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用,存在许多概念不清或模糊的地方,本文对实务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列举和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及其内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照《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及对分类项的概述
1、调整事项的概述及其内容
所谓调整事项,是指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人、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调整事项的特点是: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得以证实的事项;② 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2、非调整事项的概述及其内容
所谓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状况并不存在.而是日后才发生的事项,虽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为了对外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披露这类事项,这类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这类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的特点是:① 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日后发生的事项;② 对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3、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区分
调整事项的和非调整事项的异同归纳如下: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相同点在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均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间存有或产生的,对报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都将发生重要影响
两个事项的不同在于:调整事项是事项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出了证据对之前已存有的事项作出进一步说明;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还未存在,是发生在财务会计报告批准的报出日前。
二、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修订后的六大变化
(一)准则框架结构和行文的变化
从准则框架结构的变化来看,旧准则由引言、定义、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股利、持续经营、附则等七部分构成;新准则对旧准则中的条款和内容作了归类和整合,框架结构没有采纳国际财务准则所采用的“引言”、“目标”、“主要内容”、“披露”等格式,而是遵从我国法律法规的习惯,采用“章节”、“条款”式,共分为4章10条,分别为总则、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和披露。同时,在行文表达上,新准则更符合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条文表述更为规范化、条理化和通俗化,更便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实务操作。例如,新准则涉及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确定的中止营业。所谓中止营业,是指企业出售或放弃一项营业,如企业营业的某一个分部、某一条生产线、某一种主要产品等 这里所讲的营业,代表着企业一个独立、主要的业务种类,并且该营业的资产、净损益和活动能够从实物卜、经营上和财务报告目的等方面区分开来。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界定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定义、通常包括的项目和会计处理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
1.关于调整事项
新准则对调整事项的定义进行明确规定,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有关金额做出重新估计的事项。新准则根据调整对旧准则列举的三项调整事项进行了确认、完善和扩展,使其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1)已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减值,或已确认的减值损失需要调整。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因而按照当时最恰当的估计金额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取得的新证据能证实该事项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永久性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旧准则未能明确资产发生减损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已经存在,因而弱化了准则的可操作性。
(2)表明应将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予以确认,或对某项义务已确认的负债进行调整。这一事项是对旧准则中调整事项的修订,旧准则中的表述为“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然而“获得的赔偿”应该包含在“某项资产”的范围内,因此该事项应在上述第一个事项中已经包括了。另外,“支付的赔偿”只能说是“对某项义务确认的负债”范围内的一种情况而已,因此将该事项改为如上新准则中的表述更贴切,更具代表性。
(3)表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的重大会计差错。这一事项是新增加的,重大会计差错主要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企业发现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加以调整则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各具体准则之间的相互衔接。
(4)发生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这个事项与旧准则第二个事项相同,但是旧准则未明确发生销售退回是资产负债表日前已销售商品的退回,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商品的退回。新准则根据调整事项的定义作了进一步明确,修订为:“发生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新准则在调整事项部分第4条提出,企业应就调整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所确认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所属期间的收入、费用等进行调整。从这一条也可以看出新准则在措辞上更加严谨,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静态要素,所以是在某一时点——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而收入、费用属动态要素,是某一期间——资产负债表日所属期间所反映的。
此外,在调整事项这一部分,新准则将旧准则第5条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其中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也应当作调整事项具体说明,使得该业务更规范、完整。
2.关于非调整事项
新准则在该部分列示了12项非调整事项,比旧准则增加了8项,充实了本部分的内容,使会计工作人员更易于理解和操作。新增加的事项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如下事项: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对外巨额举债;发生巨额亏损;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对外提供重大担保;对外签订重大抵押合同;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或承诺事项;发生重大会计政策变更。另外.在事项“外汇汇率或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中,新准则比旧准则增加了“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一项。以上事项如企业合并、巨额亏损等的发生都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至关重要,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范围、举例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首先,新准则修改了非调整事项的定义,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旧准则把“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发生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的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认为只有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估计和决策的事项才是非调整事项。新准则把非调整事项解释为“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从而将所有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都纳入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而不论这些事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等情况如何。
其次,旧准则列举了十二项具体非调整事项,而新准则对其进行了重新组合,删去了旧准则中的第四、九、十、十二项举例。鉴于企业合并或者处置子公司的行为足以影响企业股权结构、经营范围等方面,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准则又删去了旧准则中对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的限制“重大”一词,意味着只要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就属于非调整事项,不再区分是不是重大,这样有利于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最后,新准则明确了非调整事项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即企业发生的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同时要求对每一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应的披露。
(四)对拟分配和宣告发放的股利和利润的会计处理变化
旧准则中未涉及有关股利的规范,新准则明确规定了股利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方法。
1.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在旧准则中,现金股利作为调整事项处理。新准则规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确定的拟分配现金股利仍然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反映,会计处理时不调整至负债“应付股利”项目中反映,只是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增设“拟分配现金股利”项目单独反映。在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之后,才将现金股利从所有者权益项目转至负债“应付股利”项目反映。这一调整将更便于股东了解公司的经营、分配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市公司以此来操纵财务指标。
2.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新准则对股票股利的处理方式与旧准则相同,都是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无需进行账务处理或相关会汁报表数字的调整。由于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前要变更注册资金,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且在除权日前发放股票股利这一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股票股利需待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并办理了增资手续实际发放时,再进行账务处理。
(五)对持续经营部分说明的变化
新准则第六部分对持续经营做了单独规定,并删除了旧准则中关于“不涉及中止营业”的内容,而是另有规定。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企业不再适用持续经营假设,则企业不应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即企业不需对日后事项区分调整事项或非调整事项处理,而且确定好编制非持续经营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基础后再编制会计报表,但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①不以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事实;② 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原因;③编制非持续经营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基础。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内容的变化
旧准则没有单设披露这一部分内容,而是在每一部分内容后面较为概括地规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的内容。新准则遵循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在第四章中具体规定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应当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等等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信息。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特殊问题辨析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及其判断标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称为调整事项;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称为非调整事项。调整事项的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有关的金额做出重新估计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发生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的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表明应将资产负债裹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予以确认.或已对某项义务确认的负债需要调整
这种业务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尚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确认,从而需要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或者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的某项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一份供销合同,合同中订明甲公司在2004年度11月份应供给丙公司一批货物。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丙公司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丙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300万元。该诉讼案件在2004年l2月31日尚未做出最后的判决,甲公司记了200万元的预计负债,并将该项赔偿反映在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上:丙公司未记录应收赔偿款。2005年3月l0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需要偿付丙公司28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并假定赔款已经支付。按照税法规定,如有证据表明资产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相关的损失,企业的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本年度除上述预计的负债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与丙公司所得税均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两公司均于2005年2月15日完成了2004年所得税汇算清缴。
现将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列示如下:
1.记录支付的赔偿款。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80万元贷:其他应付款80万元;借:预计负债200万元贷:其他应付款200万元;借:其他应付款280万元贷:银行存款280万元
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如涉及现金收支项目的,均不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和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字。本例中,虽然已支付了赔偿款,但在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时,只需要调整上述第一笔和第二笔分录,不需要调整第三笔分录作为2005年的会计事项处理。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万元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万元
3.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l2万元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l2万元
4.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会计报表略)。
(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增其他应付款280万元;调减预计负债2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l2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68万元。
(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营业外支出80万元;调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万元;调减提取法定的公益金4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68万元。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区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区别。首先,在资产负债表日。我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来判断是否存在或有事项,以及应该为或有事项所做的准备或可能带来的或有损失金额。其次,若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或有事项,则必须考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有相关的调整事项,影响我们对资产负债表日或有事项的估计和判断。所以,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相关的。判断或有事项的存在及金额,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当或有事项确定下来并成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则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或附注说明。
四、结论
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建议。为规范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法规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必全面实施该准则,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富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将逐步扩大具体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最终目标是所有的企业都要执行具体会计准则。研究、解决或者反映具体会计准则在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规范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才能保证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企业对日后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事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结 语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会计的核算与报告工作中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虽然涉及的时间比较短,但同样是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组成部分。是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一种补充或说明。这些事项有的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有的虽然不影响财务报告,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正确理解和决策。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在所难免的,但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所得税计算,甚至当企业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相等时,还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论文迎难而上,提出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为处在困境中的企业提供了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企业的实际情况总是复杂而多变的,论文中阐述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内容还是有所欠缺得,其内容的逐步完善将有待结合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
[1] 周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
[2] 李志伟.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思考[J].财会通讯,2010,(8).
[3] 周素华.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
[4] 张翠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1998,(12).
[5] 王桂艳,毕继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特殊问题的初步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
[6] 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张继伟.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账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8] 庄秋捷,宁秀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J].业务与技术,2011
[9] 何英艳,孙文波.《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修订前后的变化[J].财会月刊,2005(5).
[10] 张腾.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审计,2011(1).
[11] 程显波.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会计处理[J].业务与技术,2000.
[12] 佟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浅见[J].财会月刊,2003(A3).
[13] 张武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修订后的主要变化[J].财会通讯,2003(10).
[14] 王亮,刘应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减值调整”会计处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06(6).
[15] 熊淡宁.谈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认识[J].管理观察,2009(2).
[16] 谭玉林.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所得税处理[J].财会月刊,2008(4).
[17] 王怀阳.浅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几个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07(5).
[18] 荣姝伟.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J].现代商业财会研究,2004.
[19] 李登玉.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有关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20] 财务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21] 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0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2] Clyde P.Stickney Roman L.Wei《Financial Accounting:An Introduction to Concept.Method,and Uses》9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March,2002.
[23] Moses OD.Income Smoothing and Incentives:Empirical Tests Using Accounting Changes.The Accounting Review,1989,(2):358-377.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下一篇
:
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及其管理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资产负债表
日后
事项
【
返回顶部
】